卷十
竟。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又有那些在三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坚凝,正心不邪,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此时他穷究十二类众生的深本,观其幽清,常扰动之根元。于后后有,妄生计度。那么,这人便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而生爱慕之心。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以这五处为安稳之乡,为最胜清净者之所依住,如是由劣向胜,生灭不停,如此循环由欲天以至四禅,各计最胜,各为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时各现涅槃,从而堕落在外道之中,迷惑了菩提真性,这就叫做第十外道立五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销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阿难,像这样的十种禅那狂解,都是行蕴中妄念正念间杂而起交互涌动,因此才出现了这样的邪悟。众生顽愚迷昧,不能自己忖量,分辨思维,逢到这些景象现前时,把迷妄当作悟解,自己声称登入圣境,造成大妄语,从而堕入无间地狱。你们必须将如来的话语,在我灭度后,传示给末法时期的众生,遍使他们觉了前面所讲的十种邪解的道理,不要让他们心魔作怪,而造炸下深重的孽障,你们要保护众生,消除息灭他们的邪见,教其身心开觉海常住之真义,从而在修行无上觉道中不发生枝岐。不要因心中祈求速证,以致得很少的进步便满足不前。而且要给他们指出成就清净大觉悟者的目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绦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沈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陰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陰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三摩提中,行蕴尽后,诸世间性及幽清扰动之同分生机,皆忽然隳裂破坏,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命根,感应悬绝,于涅槃性天,即将发大明悟,妙性将现,此刻情景犹如雄鸡在昏夜中看到东方天色已有精明之色,即将鸣叫一样。六根既虚且静,于行蕴尽时不再驰骋流逸,灭绝迁流。内根外境,同归湛明,内外相尽,故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类众生受命元由,观察其根由执持其本元,而此刻行蕴已尽,果报不牵,所以诸类不召,无行无业。唯见十方世界,乃同一识性,识精元明,常常现前,不再沉坠,幽幽秘秘地发现佛性,这就叫做识蕴境地。如果于群类果报召牵,无业运故,虽召不召,已获同体识性,于此消除磨了六根根性差别,合时圆融不二,开时成就大用,互相灵通,互为清净无碍,这时十方世界以及身心犹如吠琉璃一样,内外都是明彻的。这叫做识蕴尽境地。如此一来,这人就能超越对命的浊暗不见,回观识蕴之所由生,即是真如体上,一念无明妄动,故为罔象,真妄和合,非一非异,故为虚无,乃是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作为其根本的。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曶。能入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