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阿难,当知道这样的善男子,穷尽了种种行蕴,性入澄空,于识蕴返本还元,生灭之心到此尽灭。而唯有对于寂灭涅槃的休、德、相、用尚末圆满成熟。能够令自身精明时不见根相,昏住时根相宛然。且能够与十方诸类通一觉知,觉知既已通泯,自然能够证入圆满识性,而为诸类的根元。如果于圆满识性,计识性为真常可依,故言立真常因,作殊胜之解,那么,这人便堕入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为他的伴侣,从而迷惑了佛菩提真性,亡失了佛菩提知见。这叫做第一立所得心,以根隔合开,通泯诸类,计此识为成就圆满所归之果。才见根隔合开,圆通将近,忽然圆者偏,通者隔,反而远远违背,本来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却背离涅槃境界而不见,本来觉心将发,即为佛子,却反成为外道种。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阿难,又有那些修行的善男子,穷尽了种种行蕴,性入澄空,生灭之心到此灭尽,但唯有于寂灭涅槃境界的真精微妙尚未圆满成就。而于归识性,揽为自体,遂计尽虚空界十二类众生,皆我身中一类一类渐渐流出,作这样的殊胜解释,那么,这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酝首罗现无边身,成为他的伴侣。从因迷惑了佛菩提真性,亡失了佛菩提知见。这叫做第二立能为因心,依此为观。久久观成,揽为自体,计其能为生众生事,于是谓成就能事之果,亡失本修,远远违背圆通法门,背离了涅槃境界,生大慢天,我遍圆外道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沉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又有修行的善男子,穷尽种种行蕴,性入澄空,生灭之心到此灭尽,但唯有于寂灭涅槃境界的精妙尚未圆满成熟。而于所归识性,有所归依,自疑想身心是从那里流出,十方虚空也都是由此处生起,为身心等所宣流之处,以此作为真常之身,它既不生也不灭,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迷不生之义,也不明白生灭,安住于沉迷中,反而将此作殊胜妙解。那么,这人便堕入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为他的伴侣,从而迷惑了佛菩提真性,亡失了菩提知见。这叫做第三立因依心,作真常身,无生灭解,故成妄计果,流入邪见。远远违背圆通法门,背离了涅槃境界,未得圆满真心,颠倒妄计为圆,因此生成倒圆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又有修行的善男子,穷尽诸行蕴,性入澄空,生灭绝尽,但唯于寂灭涅槃的精妙尚未圆满成熟,而于所知,观此知能遍知诸法,遂于所知之境,计知能遍圆,于是因知立解,计度十方草木,都是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后还成十方草树,无所拣择,我能遍知此理,若生这样的殊胜想法,那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