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五十六
当时广东是革命发源地,运涛在革命军里受了很多马列主义教育。一个青年人,从乡村里走出来,投入革命的洪流,一接触到民主自由的生活,自然有惊人的进步。组织上看他操课都好,无产阶级意识又很清楚,允许他以共产党员的身分参加了国民党。不久,革命军誓师北伐,他们开始和国民党员们并肩作战。时间不长,他当了上士,当了排长,又被保送到军官学校受短期训练。
当他开始作见习连长的时候,北伐战争正在剧烈,他怀着祖父和父亲几代的仇恨,奋勇百倍的行军作战。在战争空隙里,也常常想起家乡:幼时,他在千里堤上玩耍,在白杨树底下捉迷藏游戏,在浅滩上玩水,在水蓼中捉野雁。春天,那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广阔的梨园,他们在梨树上捉棉花虫儿,装在瓶瓶里,拿回家去喂鸡……一连串儿时的乡土生活,从他脑子里映过。他想:在那遥远的北方,可爱的家乡还被恶霸地主们把持,被黑暗笼罩!又想着,带领革命军到了家乡的时候,怎样和忠大伯、明大伯,团结群众,起来打倒冯老兰,建立农民协会,建立起民主政权……于是,他更加努力进行工作。除了行军作战,还要宣传政策,发动群众。
不久,他们打到一条长河上的桥梁,封建军队在桥头顽强抵抗。他们只好沿河构筑工事,决心攻下桥头堡垒,把军队运动到河流北岸去。革命军决心作攻坚战,他们风雨不休,一直在这条战线上攻击了五昼夜。在白天枪声稀落的时候,他趴着战壕,瞄准敌人射击的时候,还在想念着妈妈、父亲,想念着奶奶和忠大伯。一个个和蔼的面容,如在眼前。在野炮轰鸣,赤色的飞虻,象蝗群一样在头顶上飞过。那时,他还想念着春兰,那个黑粹脸儿,大眼睛的姑娘。在战斗的晚上,月明星稀,天光凉冷,他怀里抱着一支枪,趴在战壕上,脑子里老是想着他的母亲,嘴里轻轻念着:“妈呀!知道吗,你的亲爱的儿子在和封建军阀作战。妈呀!知道吗?你亲爱的儿子,已经几天不吃饭了!妈呀!你知道吗?你亲爱的儿子身上穿的衣服,挡不住夜晚的寒风呀……”
就在那天晚上,月亮很高,星星很稀,他们带领铁军健儿,冒着敌人的炮火,攻下了这座桥头堡垒。……
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一幕幕难忘的场景过去了,再也想不到,今天反动派把他们砸上手铐脚镣,抛进阴湿的监狱里。
江涛心里想着哥哥的遭遇,眼前晃着铁栏里那张苍白的脸。朱老忠醒过来,看见江涛呆呆地出神,心疼得死去活来,他站起身,咂着嘴走出走进,象手心里抓着花椒。吃饭的时候,亲手把面条拨在江涛的碗里,劝他多吃点。睡觉的时候,睁着两只眼睛看着江涛睡着,他才睡下。晚上结记给江涛盖被子,怕他受了风凉。老年的心,放也放不平。
为了营救运涛,江涛又上省政府跑了一趟,结果又垂头丧气地走回来。看是没有希望了,忠大伯也不问他,只是合着嘴蹲在炕头上。不声不响,蹲了一天一夜。那天早晨,江涛说:“大伯!咱再去看看我哥哥吧,老远的走了来,弟兄一场,多见一次面……”
忠大伯说:“走!”还是合着嘴不说什么。
忠大伯带上江涛走出小店,两个人在马路旁走着,马路上人来来往往很多,可是没有一个人明白他们的心情。到了监狱门口,有个穿黑制服的办公人,站在高台大门前。忠大伯用手捅了江涛一下,叫他停住。一个人走上去说:“借光!
我们来看一个人。”
“看谁?”那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问:“叫什么名字?”
忠大伯说:“严运涛。”
“严运涛,是个政治犯!”那人好象很熟悉运涛的名字。抬起头想了想,嘟嘟哝哝地说:“这是不许轻易接见的,除非有信。”他仄了一下脑袋,象忘了什么又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