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五 毛泽东同“远方”秘密交往实录
绍,并邀请他列席“七大”。孙平也确实列席了“七大”的各次会议,而且每次会后都做日记。至于同美国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美驻延安观察组、与美大使赫尔利、马歇尔、司徒雷登等人的往来,以及接待外国记者等),毛泽东每次同他们接触后,都把交谈要点告诉孙平或阿洛夫。但他们二人能接受和理解多少就很难说了。
共产国际解散以后
1943年5月,党中央收到了“远方”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通知。大意是说:在过去的历史时期,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建立了自己的国际组织中心一一共产国际。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和各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共产国际对他们起过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而时至今日,各国共产党已经锻炼和成长起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革命中的复杂问题,再无需像共产国际这样的组织干预各国党内事务,在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而国际执委会决定解散共产国际这个组织,同时取消它的一切附属机构。
与此同时,“远方”还发来了成立情报局的通知。意思是:由于欧洲形势的特殊需要,欧洲各兄弟党决定成立一个情报局,以研究国际形势,互通情报等等。实际上,德苏战争爆发以后,国际机关已经变成了情报机关。
共产国际解散了,但我们同斯大林的联系仍继续着,苏方驻延安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因此有所变动。
1944年,从重庆来到延安一批外国记者,其中有苏联的普罗岑柯。毛主席接见了他,向他谈了党的组织情况、思想教育问题。党的发展和干部培养问题。普罗岑柯提出应当考虑抗战胜利后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干部的培养问题,接见后,主席认为普罗岑何这个人有头脑,有见识。
孙平这个人,同王明等人有共同语言,而对毛泽东的后,总是格格不入。1942—1944年整风学习——审干——肃反运动一开始,孙子就从王明和博古那里,听到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所作的介绍和评价,他全盘接受了。所以,尽管毛泽东给他和苏方其他人员作过多次介绍和解释,他们仍然疑惑不解。但当康生把肃反扩大化之后,在开始阶段有些担心的王明之流,反倒放宽了心,隔岸观火,幸灾乐祸。而苏方人员则采取“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态度。后来,在毛泽东亲自干预和领导下,到“七大”以前,肃反中受冤同志的问题已基本上全部得到了解决。
在“七大”期间,凡参加和列席大会的工作人员,都暂时移住杨家岭,枣园只有我和陈刚二人既要参加大会,又要照顾机关工作,在枣园和杨家岭之间往返穿梭。遵照毛泽东的安排,我还要给孙平做些翻译。
大会结束时,毛主席对大会的评价是:“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这话既是如实的评价,也是回答斯大林的。
大会刚一结束,毛泽东便同孙平谈话。一是问他对“七大”的理解和感想;二是向他介绍会议进行的过程和意义(即帮助他理解大会);三是要孙平把“七大”的主要文件和发言稿转送苏共中央。孙平以自己的耳闻目睹和理解,并以自己的方式向苏共转达了消息。毛泽东向他强调的:大会最后形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五人领导核心(中央书记处),是我党有史以来最有威望、最团结、最有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这是我们将要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点,孙平可能转达了。不过在谈话过程中,孙平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也没有表态。
在苏联人中,毛泽东同孙平谈话最多。在谈话中孙平历来很少插话,有时不能逗起毛泽东的谈话兴趣。所以,他们的谈话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
“七大”自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开了49天。在这期间,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