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姚文元敏感地领悟毛泽东的意思
其实,在何香凝之前,根据中共中央五月二十日的指示,一颗又一颗信号弹在中国报刊上出现。
这是因为指示中以为前些日子“正面言论太少”,《人民日报》也就立即贯彻,加强了“正面言论”的报导。
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上出现醒目的标题:
《陆定一在青年团代表大会上勉励青年团员在风浪里站稳共产主义者立场》
这一报导中有这样一段话:
“陆定一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他希望青年们要经得起政治上、思想上的风浪的考验,经得起困难的考验,在风浪里站稳共产主义者的立场。”
陆定一所说的“风浪”是什么?
政治神经敏感的人,就可以从陆定一的话中得出启示。
紧接着,五月二十五日新华社自北京发出一条电讯,全国各报差不多都登载了:
中央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等接见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
毛泽东主席在接见青年代表的时候,向他们讲话说:
你们的会议开得很好。希望你们团结起来,作为全国青年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你们这个会议是一个团结的会议,对全中国青年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对你们表示祝贺。
同志们,团结起来,坚决地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完全错误的。
毛泽东的这番话,特别是最后一句话,透露了极为重要的政治信息。
众多的“右派”都未曾注意毛泽东的这番话,就连储安平这样的“老报人”也都忽视了,以为那只是对青年团员们说的罢了。
倒是远在上海的一位“青年作家”,以其特有的政治敏感,嗅出了这是一场政治大风暴即将到来的信号。
他便是姚文元。
前文已经提及,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六日的讲话中,谈到三位文学青年,即王蒙、李希凡和姚文元。
姚文元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是因为毛泽东读了姚文元十天前——二月六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杂文《教条与原则——与姚雪垠先生讨论》。
毛泽东十分欣赏这篇杂文,向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柯庆施打听姚文元是何许人也。
那时,柯庆施刚从南京调上海工作不久,不知姚文元是何等人物。问了他的政治秘书,这才知道姚文元乃姚蓬子之子。
柯庆施的政治秘书,就是后来成为“四人帮”之一的张春桥。张春桥担任《解放日报》总编兼社长多年,当然对姚文元的底细十分清楚。
毛泽东在二月十六日这样谈论姚文元:
我们的危险就在革命成功,革命成功了,四方无事,天下太平了。片面性的打不能锻炼出真正好的文学艺术,只允许香花不允许毒草,这种观念是不对的。香花是从和毒草作斗争中出来的,年年都有野草,野草一翻过来就是肥料,只准长粮食不准长野草是不对的,香花与毒草齐放,落霞与孤骛齐飞。斯大林教条主义不是两点论,而是一点论,我们的同志看事物应该是两点论,同时一点里面又有两点;我们连队指导员,讲话时总是讲两点,优点和缺点。最近姚蓬子的儿子叫姚文元,写了一篇文章(《文汇报》二月六日,题目是《教条与原则》)。我看是不错的。过去我们提倡一家独鸣,那是历史条件决定的,不如此不能打倒国民党二十年一家独鸣的理论……
毛泽东如此夸奖姚文元,理所当然受到柯庆施的青睐。此后不久,姚文元居然作为上海代表团的成员,赴北京出席中共中央全国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