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5章 老油条的谋划
    辽东半岛号初次联试联调,是按照正式营运形状停止的编组,整个编组共18节车厢,其中十七节座席,一节餐车。这十八节车厢就是东北机车厂最近两个月的全部产量。

    虽然东北机车厂实际上一个月消费六十辆25s很轻松,不过车厂如今的设备、人员还处于磨合时期,很多消费工艺还需求民主德国专家手把手的教授,因此消费负荷不断没提下去。

    早在九月梁海平就轮起了经济大棒,从厂子选出一部分技术纯熟的老工人,和技校、大专毕业的年轻技工,一股脑的塞给民主德国专家当徒弟,同时承诺只需能顺利的在民主德国专家手里毕业,统统加发相当于一半工资的技术岗位补贴,只需不转岗,岗位补贴就不断存在。

    本来机车厂经过梁海平调整之后,薪酬就比车务段的全民职工高出一块,梁海平这个政策出台,意味着未来的技术岗位工资将超过100元/月,这个工资曾经接近车务段副段长黄明山的工资程度了,如今整个车厂像打了鸡血普通兴奋,素日里配合德国专家工作的几名翻译,被求学言语的职工骚扰得苦不堪言,最后由车厂出面开了一个教授德语的夜校,由几名翻译抽工夫轮番授课才算把成绩处理掉。

    不得不说,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果真比黑心资本家靠谱,整个25s型车底由一万多个零件组成,民主德国专家在人民币和美元的双重刺激下。从单个零件讲起,设计原理、消费工艺、系统集成,由浅至深。

    遇到复杂的地方就直接把队伍拉到车间拎着零件现场演示,可以说东北机车厂能在这么短的工夫里消费出国产的25s型车底,民主德国的专家居功至伟。相比之下,当初长春客车厂按图纸消化英国的25—o型车底,足足消化了一年。也不过是粗略的搞清个大概,至今还在为那个204p转向架头痛。

    八十年代,中国广阔乡村城镇的自然环境保持的相当良好。冬日里的晴空天高云淡,苍穹上的那抹浅蓝剔透得让人心醉,两辆淡绿色的东风内燃机冒着淡淡的青烟。托拽着一列蓝白相间的车厢飞驰在宽广的平原之上。

    高速行驶的列车激起大片的雪雾,配合着长长的大面积白色车身,远远望去倒有几分天空中彗星的容貌,铁路沿线两旁的行人无不呆若木鸡的看着,这列蓝白相间带着二楼的火车,路过村庄时更有眼尖的村民,拉着全家男女老少,站在自家的大院子里,观看着眼前快速行驶的重生事物。

    梁远坐在八号车厢的一层,看着窗外一望无边的白色田野。和不时擦过的城镇村庄,心里想着刘长河高调停止联试联调的目的。

    正常状况的列车联试联调,少有带着这么多人上车的,更别说允许记者报道了,虽说25s型车底在环线上的优越表现。使得刘长河有底气策划这个活动,但搞这么大场面一定另有目的。

    想了半天,信息量严重不足梁远也没想出个大概,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头,梁远决议暂时把事情扔在一边,反正如今东北机车厂值得部里动心思的。也只要那辆243型电力机车了,只需部里付得出代价,243型电力机车梁远还真没打算留在手里。

    收起前座靠背上的小板桌,站起身,用力的伸了个懒腰,梁远游目四顾却发现整个列车下层只要七、八个人,听着隐约传来“夏天在上边看风景一定很美丽”之类的说话,看起来也是刚从二层下的。

    分开座位,梁远慢吞吞的爬上了列车二层,刚露头梁远就被二层的繁华程度吓了一跳,二层七十余个座位曾经坐满了三分之二,刘长河被一堆记者围在车厢中间,正在答复记者的成绩。

    刘长河不在七号车厢陪着部里上去的两个大佬,跑到八号车厢来做什么?梁远疑惑的想着。悄然的爬上二层,溜到人群边缘,梁远找了一个靠窗的地位坐下,然后竖起耳朵听刘长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工业之动力帝国简介 >工业之动力帝国目录 > 第95章 老油条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