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7章 逆历史潮流而动
到多经办,多经办的业务重点在绥芬河,本溪地区的工作根本都是些后勤援助类工作,梁海平为了本人方便,就把多经办和机车管后勤的供应科兼并到一个办公室,把多经办的一些杂务都交给了周恒的未婚妻付娟管理。

    偶然梁海平请身边工作人员吃饭时,也有人问起243型机车的用途,未来厂子会不会消费,机车厂这些年不断没活干,因此职工对消费上的事情都很上心。

    梁海平也不断没搞清梁远到底想拿这台机车做什么,只是知道梁远打算拿243机头做平台,对职工的成绩梁海平向来假话实说,直接告知引进243型机车次要是为了自创民主德国的技术,未来机车厂不会批量消费,最多也就是消费几台做实验用。

    因此付娟知道车厂根本没有规模消费243型机头的意思。当付娟接到电话,听说铁道部装备处想要批量消费243型机车,一问不是梁海平下的指令,付娟直接就给拒绝了,告诉装备处说这东西是我们做科研用的,压根就没有批量消费上线营运的打算。

    得到这么个不测的结果,装备处有些傻眼,东北机车厂曾经独立出去很多年,这些年部里根本就没关注过这家企业,可以说是半点影响力全无,加上大包干后站段的独立性大增,车厂机头不央求上线营运,装备处就拿捏不着车厂,只无能瞪眼。

    趟地雷的炮灰受挫,发展规划司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动用关系一查才发现243型机车和铁路系统还真没什么纠葛,多经办虽然挂着铁路企业的名头,却和部队的往来非常亲密,主业居然是在绥芬河搞外贸。

    这不是撑得么,一个搞外贸的企业结合一家差点破产的机车厂研讨电力机车,然后还没打算上线营运,这事情像正常人干的么。

    等从外经贸部找到多经办和民主德国签署的一揽子机车转让协议的副本,铁道部发展规划司也没辙了,一年投四个亿在民主德国创办一系列购物中心,还允许民主德国用本外货币购物,不管这家企业是不是找死,触及到这种层次曾经不是一个司局能搞定的了。

    最后,株洲电力机车厂的央求,连同发展规划司找到的一系列材料送到了副部长刘智高手中。

    在高级别官员眼中,事物违犯常理的程度,和势力的大小相对是成反比的。级别到了刘智高这种程度,很多事情也是心知肚明,前些时部队搞了好几趟专列,把价值几个亿的消费设备拉到东北机车厂,这里边的水不知道得有多深呢,87年部队可是允许经商的。

    不能来硬的就只能来软的了,刘智高本身也对243型机车非常看好,140公里的时速曾经摸到高速铁路的门槛了,谁能领头在高速铁路上取得打破,可以说铁道部部长就到手了三分之二,286可是在很多场合说过日本的新干线“像风一样快,这个我们也可以有的。”

    最终刘智高找到对243机头兴味异样浓重的总师赵铁民,两个人经过刘长河对东北机车厂发出了试探信号,没想到的是东北机车厂转眼就和盛京路局狼狈为奸搅和在了一同,用一个25S车底的租赁方案,把盛京路局变成了一个战壕的战友。

    原来的机车厂就够扎手的了,这回又和盛京路局勾搭在了一同,无法的刘智高和赵铁民只好亲身出头,争取抢在部里其他权利的前边和东北机车厂达成共识。

    梁海平和梁远哪知道背后这一系列迂回的事情,梁海平听梁远发完怨言笑着说道:“部里也不是一点益处没给,我不是和刘长河提过技术力气不足么,部里在今后的大先生分配上会对我们停止倾斜。”

    87年的大先生还是方案分配的时代,没铁道部允许,梁远想经过正轨渠道补充高素质员工根本就不能够。

    “这个还不错。”梁远笑着点了点头。

    消化完民主德国的技术之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工业之动力帝国简介 >工业之动力帝国目录 > 第97章 逆历史潮流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