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二五、革命之后:蔡元培的尴尬与两难
作人员以自卫计,不能再忍,乃截捕暴徒十一人,……嗣右任、稚晖不予深究,乃稍加训导,遣之归去”。蒋介石在日记中愤恨地说:“学生之横狂如此,而先辈诸书生,犹主宽柔纵容,将使全国秩序不定,陷于无政府态度矣!”这已经开始露出杀机了。毕竟,一个为人尊敬的教育界元老、一个国民上将,被学生如此暴烈的行动对待,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事后,蔡元培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他理解学生忧患国难的情绪,但对于“学风沦替”的现状深表忧虑。12月17日,事态非但未平息,反而进一步扩大化,南京、北平、上海等地的学生数千人于当天举行联合大示威,再次包围国民党中央党部并将悬于大门口的党徽、岗亭布告栏等砸毁,绑架了门外警察及党部职员7人;下午,又将《中央日报》报社捣毁并放火焚烧。由此,国民政府出动大批警察及宪兵进行镇压,并在珍珠桥附近打死打伤学生30余人,逮捕近百人,史称“珍珠桥惨案”。

    蔡元培先生并不是第一个挨学生打的中央大员。早在9月28日,南京、上海2000多名学生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时,因为当时下着倾盆大雨,交涉又不得结果,结果转到外交部并闯入部长王正廷的办公室。王部长在应答不及之时,已经吃了学生两记愤怒的耳光。事后第三天,王正廷便辞去外交部长一职。多年后,王正廷回忆说:“我在外交生涯中,有一桩最得意的事,也有一桩最倒霉的事。最得意的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自己也感到扬眉吐气。最倒霉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代人受过,被请愿学生打了两记耳光。”与此同时,施肇基大使也在巴黎遭到了同样的待遇,他在被学生代表打伤并受侮辱后愤而辞职,同时辞职的还有代理外交部长顾维钧。

    梁漱溟曾评价说,“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但是,“风气”一说,固然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意思,但“自由”过了头,动辄革命或运动,恐怕就不是“爱国”而要“误事误国”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民国原来是这样:1912-1949简介 >民国原来是这样:1912-1949目录 > 二五、革命之后:蔡元培的尴尬与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