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六、狗肉将军张宗昌
学良回去后,向张作霖报告了张宗昌部队情况,张作霖也认为张宗昌可以重用。于是张学良让与张宗昌关系不错的另一位奉系大将李景林去把张宗昌请到沈阳,然后又把郭松龄请来,说:“我们这个团体,内部不要闹意见。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联合起来,同心协力地对付直军,打倒吴佩孚。茂宸(郭松龄的字)和效坤(张宗昌的字),不要把你们别扭的事情搁在心上。”

    由此,郭松龄向张宗昌赔礼,彼此表示歉意后,这事也就算过去了。李景林趁热打铁,提议四个人结为兄弟,于是彼此关系更进了一步。由于在这次的联合秋操中表现出色,张宗昌所部被改编为奉军第三混成旅,成为奉军的正规军,各方面待遇也得到了提高。一年后,张宗昌的这支部队便作为奉军的主力军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

    虽然张作霖对张宗昌的部队待如亲兵,但张宗昌心里却不糊涂。在出战之前,张宗昌对部下说:“这回我们要是战胜了,毫无问题,什么都有……要是战败回来,奉天是不会养活闲人的,到时我们就找个山窝去落脚吧!”

    开战后,张宗昌的第三混成旅作为奉军第二军的前锋进攻热河北部,首先遭遇的是直系劲旅董政国部,在经过一番血战后,张宗昌迫其退却,并攻克冷口,奇袭滦州。而此时正好冯玉祥倒戈,直军一片混乱,张宗昌趁机挥兵追击,并大肆收编溃散的直军,其部队一下就膨胀了七八倍,成为奉军中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只有到了这时,张宗昌才算是扬眉吐气,多年寄人篱下的他,终于占据一方,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军阀之一。不久,张宗昌就此衣锦还乡,当上了山东督办。但是,张宗昌这个人,带兵打仗固然勇猛,却是好赌好色、草菅人命的混世魔王。他督鲁三年,坏事干得不少,好事干得不多,他的绰号“狗肉将军”、“三不知”,一点都没有说错。

    在民国中的大小军阀中,张宗昌大概是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个,他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一天学,但这位“三不知”将军平时却喜欢附庸风雅,因而也闹出不少笑话。

    在当年的湘鄂战争中,有一日军中无事,张宗昌便邀集一帮人到江边亭子间喝酒,喝着喝着,张宗昌忽然诗兴勃发,非拉着同座联句不可。好在席上的人都有点文化,此等风雅之举也不在话下。开始后,先是首席念了一句“风景一天秋”,次席的人接道“浔阳百尺楼”,第三个说“登临思帝子”,最末到了张宗昌,他却对不上来,几如里那个薛蟠,眼瞪得铜铃那么大,抓耳挠腮,久思不得其句。这时,忽然看见江岸有两渔人互殴,张宗昌触景生情,便急忙对道:“两个渔翁揪打。”

    席上的人听后忍俊不禁,大笑不止。有一人说:“六字不能联,不如截去最后那字,这样不但意思对了,而且还押韵。”张宗昌并不懂押韵不押韵的,听人家这么说,也就唯唯而已。回来后,张宗昌把这个事告诉他的秘书。秘书也大笑,抚掌顿足道:“该打该打。”张宗昌莫名其妙,说:“本是有‘打’字的,他们非劝我改去。”

    这些武人,平时耀武扬威惯了,难免也要弄点文的,但有的人弄得好,有的人则不咋地。譬如张作霖,他也是绿林大学毕业的,但看他留下来的一些字帖题字,还是有可观之处的,但张宗昌除了留下一大堆的笑话,题字倒不曾见。

    张宗昌虽然没有留下字帖,但人家是有诗歌传世的。各位或许以为这是在开玩笑,这样一位大字不识一个、连韵脚都搞不清的粗鄙武夫,还会写诗?非也非也,这位张督军非但会写诗,还出过诗集呢。您要不信,就给您抄几首:

    一、《俺也写个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二、《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民国原来是这样:1912-1949简介 >民国原来是这样:1912-1949目录 > 二六、狗肉将军张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