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狗肉将军张宗昌
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三、《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四、《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前面三首都好理解,最后一句恐怕有点文不对题,什么叫“奶奶早已回沛县”,其实是这句里少了一个字,那就是“奶奶(的)早已回沛县”,张宗昌作诗,一向是把骂娘的话写进去的,也是古今诗坛一大特色。
说到这诗集,其实是张宗昌请的前清状元公王寿彭给他做的,因而虽说粗鄙,终究还是有打油诗的风味。张宗昌在督办山东时,为了表示自己重视教育,而不惜花费重金将王寿彭请来做山东教育厅长。不仅如此,张宗昌还故作姿态,将王寿彭拜为老师,向他学习如何作诗,于是便有了张宗昌的个人诗集——《效坤诗钞》(效坤为张宗昌的字)。诗集弄好后,凡是亲朋好友,人手分赠一册,张宗昌总算是甩掉了“文盲”的帽子。
张宗昌在得势之后,派人将他的父母接到城里居住。由于其母早已改嫁,张宗昌只好买了两个宅院同时奉养两个爹,一个亲爹,一个继父,他对继父及母亲都很尊敬;另外,他还给亲爹另找了个继母。
张宗昌虽然是个粗人,但他对传统的东西还是很尊重的,譬如尊孔,他当时不但出过诗集,而且还大量出版印刷过儒学的十三经。据印刷界人士评价,张宗昌弄的十三经,那可能是历史上纸张、印刷和装帧最好的一套版本。在张宗昌主政山东期间,不知道是教育厅长王状元的意见还是张宗昌自己的意思,山东的各学校里都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儒学经典是各级学校的必读课程,说是当时世风日下,尊孔读经是为了挽回道德人心。
在张宗昌的在任期间,曾在曲阜孔庙举办过一次规模盛大的祭孔典礼,主祭人便是张宗昌。在礼成后,张宗昌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张宗昌小的时候,是个穷人,又是个粗人,长大之后闯关东,闯到今天,倒成了武人。我今天同许多文武官员来到孔老夫子的家乡,恭恭敬敬地祭拜这位老圣人。祭祀的礼节,我本来不懂的,前天来后,先请司礼官讲解了祭孔的礼仪,参观了庙堂礼器,叫我心里更加敬佩。我的祝辞和讲稿,全是王状元作的,已经印出来了,准备每人发给你们一张,希望大家回去好好地念念,好好地想想,将来就好好地做去。咱们大家要一同向孔夫子学习,才配来祭孔老夫子,这些年有人要打倒孔家店,我看打不倒。现在我拨一笔款重修孔庙寝殿,修完这里,再修奎文阁。打的让他们打,修的我们还是修,陈焕章会长(康有为弟子,孔教会会长)在外国还参加重修孔庙,并且亲自运过大梁,何况是我们?”
张宗昌的这段话倒是情真意切,有点像人话,后来中原大战,蒋介石、阎锡山、石友三的军队在曲阜大战,就毁坏不少孔庙建筑。就这点而言,这些人尚不如张宗昌呢。
不过,张宗昌虽然表面尊孔,但骨子里对头上的三尺神明其实是大不敬的。他初到山东的时候,正好遇上一场大旱灾,好几个月不下雨,按当地风俗,老百姓请地方长官向老天爷祈雨。张宗昌本是不信这套的,但初来乍到不好违逆民意,所以还是命人在龙王庙前设祭坛,并答应亲自去祭祀。等到了祈雨那天,张宗昌来到龙王庙坛前,等了半天也不下雨,一怒之下他既不拈香,也不祭拜,而是大跨步走到神案前,照着龙王像左右开弓搧了几记耳光,还恶狠狠地骂道:“妈个巴子!你不下雨,看害得老百姓多苦!”
骂过后,张宗昌丢下那些惊骇的民众,径自坐上汽车走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老天爷还是不下雨,张宗昌心里憋着气,于是命炮兵团搬来19门大炮,气势汹汹地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