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九、好运气,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
知道名分的重要性。在一阵尴尬的沉默后,素有“水晶狐狸”之称的徐世昌打破僵局,他首先声明自己不做总统,很明智的退出了这场竞争。徐世昌心里也清楚,虽然自己在北洋集团中名望甚高,但手中并无一兵一卒,要想做民国大总统,就必须仰仗那些北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远的不说,就现任的内阁总理段祺瑞,恐怕就不好说话呢!

    此刻的老段,脑海里也正发生着激烈的冲突: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趁势拿下、还是礼让一二?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真是让人难以取舍呢。老段心里清楚,徐世昌虽说是北洋集团的大管家,但他并不是自己的对手,而黎元洪就比较麻烦了。

    如果要论实力,老段是完全可以登上总统之位的,但目前黎元洪是副总统而自己是内阁总理,名不正言不顺且不说,这要是强行上位,非但南方的那些护国军不答应,就是北洋内部恐怕也会有人说三道四,譬如南京的那个冯国璋,就未必会让自己如愿哪!

    徐世昌的意思,也不主张老段出任总统。虽然老段是北洋的自己人,但要考虑全局的话,他还是认为由黎元洪来接任大总统的位置比较妥当。道理很简单,黎元洪以副总统的名义接任总统之位,既名正言顺,又可以笼络南方的护国军和革命党,国家也不至于陷入分裂,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对于徐世昌的意见,段祺瑞最开始并没有表态。但他思考了好一阵之后,觉得徐相国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这老袁刚死,国家正处于纷争之中,如果再来个名分之争,非但总统做不安稳,恐怕连现在这个内阁总理都做不成呢!既然如此,倒不如顺水推舟,避虚就实,让没有实力的黎元洪做个名义上的大总统,实权则自己掌握,还可以落得个顾全大局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既然老段想通了,事情就好办多了。本来呢,黎元洪对于接任总统的问题是没有发言权的,毕竟他来北京后,基本上是被袁世凯给软禁了,非但毫无兵权,就连自己的帮派都没有,拿什么去和北洋系竞争呢?如果自己真的接任了大总统之位,那也实在是侥幸,全仗着北洋系给自己面子。

    黎元洪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的北京完全由北洋系控制,实权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如果他真要是跟自己作梗,这大总统还不如不当。想到这里,黎元洪一再推脱,不肯就任,直到段祺瑞保证维持北京的秩序,并约束北洋系的那些骄兵悍将,黎元洪这才答应接任大总统之位。

    当时的北洋系虽然已经分裂,但他们听说老段和老徐推举黎元洪接任总统之后,一个个心里老大的不乐意……这黎元洪毕竟不是咱北洋的人嘛!据不可靠消息,在袁世凯尸骨未寒的数小时之内,一些倾向于段祺瑞的北洋系文武大员数十人聚集在国务院里,他们坚持要段祺瑞仿效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继任大总统职位。对此,段祺瑞严加拒绝,并邀集徐世昌进行了好一番的劝解,才把这些武人说服。

    1916年6月6日下午,段祺瑞在国务院签署了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的通电。次日上午十点,在东厂胡同的宅邸里,黎元洪以副总统的资格就任民国的第二任大总统。当天的就职典礼非常冷清,只有段祺瑞和少数内阁阁员参加,新任大总统黎元洪则身穿军服,在几个幕僚和典礼官的簇拥下来到就职大厅,在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演说后便匆匆就任。

    据称,袁世凯生前曾对黎元洪这个儿女亲家(黎女嫁袁子)开玩笑说:“今日之我,为的是将来之你。人多颂扬我的才,我看还不如你的福。”袁世凯一语成谶,要说起来,素有“菩萨”之称的黎元洪也的确是运气不错。

    黎元洪的父亲名叫黎朝相,他早年曾加入鲍超的“霆军”,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后被擢升为游击(武职从三品)。但在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 二九、好运气,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