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九、好运气,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
,像黎朝相这样的军功人员多如牛毛,清廷也不可能一一安置,最后大多数人只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休致费”后解甲归田。黎朝相退役之后,便将全家迁到汉阳,并用遣散费盖了一所房子,一半供家人居住,一半对外出租,以换取一些生活费。黎元洪于当年(1864年,同治三年)出生于汉阳,因其祖籍是湖北黄陂(今属大悟县),所以民国时期也称他为“黎黄陂”。

    如果正常的话,黎家可能就在汉阳安家立业,做个普通老百姓安度一生。但晦气的是,承租黎家房屋的一个房客因为涉嫌谋反而被官府捉拿,结果黎朝相也被连带“窝藏罪犯”之嫌,最后房屋竟被官府没收。

    在走投无路之下,黎朝相只好重操旧业,跑到天津北塘再度投军,又一次的栖身于行伍之间。黎朝相走后,黎家立刻陷入了窘境,好在这时黎朝相从天津将饷银寄来,这才缓解了家中的衣食之忧。1877年,14岁的黎元洪突然染上重病,几乎不治。父亲黎朝相得知消息后,心急火燎的从天津赶回来探视,好在黎元洪福大命大,这才度过这一鬼门关。

    在黎元洪病愈之后,黎朝相考虑再三,决定将全家迁到自己的驻地北塘,以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后顾之忧。在临行前,黎朝相将比黎元洪小6岁的儿媳妇(娃娃亲)同时带到北塘,这就是黎元洪后来的夫人吴敬君。

    在父亲的影响下,黎元洪从小也对军事很感兴趣,他经常在读书之余去父亲的兵营观看操练,由此也产生了弃文从武的念头。1883年,20岁的黎元洪在父亲的支持下考中了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舰艇操作与海军战术。但不幸的是,黎朝相在次年突然壮年猝死,而母亲早在1878年去世,这样黎元洪独力担负其家庭的重任,并在读书之余负担继母、夫人和幼弟的生活。

    好在当时水师学堂的学生有一笔不菲的津贴,黎元洪省吃俭用,就靠着这点钱勉强养家糊口,但日子过得十分紧巴。为了省钱,黎元洪每次回家探视时都是徒步往返,来回要走上近百里的路程,目的就是为了省下一个光洋的路费。

    1888年,黎元洪从水师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来远”舰上见习。“来远”舰是当时北洋舰队中最新的装甲巡洋舰(与“经远”舰为同级姊妹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造,1887年刚刚下水。在见习一年多后,因为广东水师急需人才,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便将黎元洪派到“广甲”舰上充当三管轮。

    “广甲”舰是福州船政局自行组装生产的一艘铁胁木壳兵舰,虽然它隶属于广东水师,但由于广东水师的训练水平相对较差,因此每年都会随同北洋舰队参与操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舰也随同北洋舰队参战。在黄海大战中,由于与之编组的“济远舰”擅自撤离战场,“广甲”舰在管带吴敬荣的率领下随之逃跑,最后又在惊慌失措中搁浅于大连湾三山岛附近。由于担心日舰发现,“广甲”舰最终自毁以免资敌,而黎元洪等人跳海逃生,回到旅顺。

    甲午之战后,北洋舰队全部覆没,广东水师也是损失惨重,那些原本为人所钦羡的海军将领也大都被朝廷革职(船都没了,养你干吗?),各回原籍,自谋出路,黎元洪当然也不例外,他大概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海军梦竟是以这样的方式破碎的。

    失业后的黎元洪彷徨无计之时,之前的老领导、前两广总督张之洞调任了两江总督,此刻正在南京设立延才馆,招聘武备人才。黎元洪得此信息后,急忙赶到南京去投奔。张之洞对黎元洪的海军背景并不感兴趣,他当时要招募的是炮台防御专才,黎元洪灵机一动,便把自己曾经学过的陆上防御理论叙述了一遍,张之洞对此很是赞赏,于是委派他为负责监修南京城外的炮台。由此,黎元洪弃水登岸,由一名海军军官开始转型为陆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 二九、好运气,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