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十、“府院之争”:一场新的斗法开始了
都是来自德国。在两年的学习期间,段祺瑞学习了天文地理、格致军器、测绘算法、炮台营垒、行军布阵等新式课程,另外也兼修了经史子集等中国传统学问。1887年,段祺瑞以“最优等”的成绩从学堂毕业,成为首批学员中的佼佼者。

    毕业后的段祺瑞并没有直接下连队带兵,而是先派到旅顺监修炮台。1888年冬,李鸿章请求朝廷选派军事学员前往德国留学,段祺瑞再次被选中。1889年春,在督学荫昌的带领下(荫昌是满人,之前曾在德国学习军事),段祺瑞随同商德全等五个校友远赴德国深造。

    到德国后,段祺瑞等人进入柏林军事学校学习。在其他人已经学成回国后,段祺瑞被指派前往克虏伯兵工厂实习,以熟悉并学习世界最先进火炮的制造和使用技术。直到1890年底,25岁的段祺瑞才返回国内,在进入北洋军械局不久,又调入威海随营学堂充当教习。

    可惜的是,当时的清军对这些军校毕业生不甚重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委以教习之类的闲职,而没能进入军营中做带兵官。当时的军界风气,那些行伍出身的旧派军官大都看不起军校毕业生,他们认为这些娃娃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不能委以重任,即便段祺瑞这样留洋回来的优秀军官,也屡屡遭到这些旧军官的排挤。

    直到甲午战争,段祺瑞等人的机会才最终到来。由于湘淮旧军在战争中的拙劣表现,清廷决定按西式兵法编练一支新军,这就是后来袁世凯的“小站练兵”。由于军事人才极度匮乏,袁世凯随后请当时任天津武备学堂总办的荫昌推荐人才,而段祺瑞便成为其中的幸运儿。

    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是一支拥有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等多兵种的新式部队,其中炮兵就有近两千人。段祺瑞加入新建陆军后被委任为炮队统带,并得到袁世凯的极大重视。当时段祺瑞带的这支炮队有速射炮、重炮等六十门,战马近五百匹,这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化的炮兵部队,段祺瑞也可以说的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火炮是近代战争之王!)。

    在跟随袁世凯编练新军的过程中,段祺瑞不但亲自带兵,而且还陆续担任随营学堂的教习或总办,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又派生出自己的势力,这对后来的军阀割据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后话(冯国璋也是如此)。

    据称,袁世凯对直接掌握兵权的段祺瑞也不甚放心。最开始的时候,段祺瑞是北洋第三镇的统制,等到他把第三镇弄得像模像样的时候,袁世凯便将他改调第四镇担任统制,紧接着又调往第六镇。袁世凯最初的目的,是防止段祺瑞在某个部队中呆的时间过长,以至于培养自己的亲信,但将段祺瑞调来调去的结果却是让北洋六镇中的半数人马成了老段的部下。由此,段祺瑞成为在北洋军中仅次于袁世凯的第一人,也可以称得上是北洋军的副统帅了。

    随着袁世凯势力的不断扩大,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等人也是步步升迁,北洋系在清末政局中已经初现端倪。尽管袁世凯在1908年被摄政王载沣赶回老家,但段祺瑞等人仍旧手握重兵,并与袁世凯暗通来往,这也是袁世凯再度出山的最大本钱。

    在武昌起义后,身在前线督战的段祺瑞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发出逼宫的通电,最终促成清帝退位。攫取了政权的袁世凯,当然也没有亏待立下大功的段祺瑞,在内阁成员屡屡更换的情况下,唯独段祺瑞的陆军总长职位巍然不动。民国初年的段祺瑞,对袁世凯也确实是忠心耿耿,言听计从,加上段祺瑞又续娶了袁世凯的义女,两人的关系可谓是十分融洽。

    直到后来,袁世凯突然萌生称帝野心,两人关系随之急转直下。段祺瑞因为领衔发出逼宫通电,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再出一个皇帝……哪怕是袁世凯也不行。

    你想啊,如果是共和体制,等袁世凯死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 三十、“府院之争”:一场新的斗法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