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四、张勋入京调停,请错菩萨拜错神
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深造,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是同学。

    三年学成后,段祺瑞被派往德国留学,王士珍与冯国璋则去了日本学习。一年后,王士珍重新回到叶志超的部队,随后又带领炮队学兵参加了甲午战争。在平壤之战中,王士珍率领学兵奋勇杀敌,其左手的无名指便是在此役中被炸断。甲午兵败后,主将叶志超被定死罪,王士珍便投入了聂士成的部下。

    在袁世凯编练新军的时候,由于极度缺乏军事教学人才,便请北洋武备学堂的总办荫昌推荐几个人选。荫昌对之前毕业的几个高才生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和梁华殿印象很深,于是便将此四人推荐了过去,袁世凯求贤如渴,当然是照单全收。在这四人中,除了梁华殿命运不济(他在后来的一次夜战训练中不慎落水而亡),其他三人都在清末民初的历史上声名显赫。

    王、段、冯三人在袁世凯编练新军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在一次阅操中,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被德国驻青岛总督称为“北洋三杰”,又有人称之为“龙、虎、豹”,而王士珍便是“三杰”之首,北洋之“龙”。要说起来,王士珍也确实有几分能耐,此人善于谋划,办事能力强,当时深得袁世凯的信任,在前末袁世凯当政的时候,王士珍已经出任了陆军部侍郎,是北洋将领中官衔最高的。

    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踢回老家的时候,正在江北提督任上的王士珍自请开缺,算是与袁世凯共患难、同进退;等到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再度出山,王士珍便被任命为陆军部大臣。在清帝退位后,王士珍便自递折子称病辞职,袁世凯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不肯在辅佐自己。王士珍不满的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乱民造反,不发兵征讨,反要议和,真是旷古未有之奇闻!”

    言罢,王士珍便回到了老家正定县牛家庄。在隐居期间,王士珍仍自命为大清子民,他不但保留了脑袋后的小辫子,就连穿着服饰也全部是按照前清的规矩,一样都不能少。每次过年的时候,王士珍都要穿起清朝官服,以表示不忘皇恩。

    在袁世凯与段祺瑞闹矛盾的时候,王士珍被请去帮忙,出任总统府陆海军统帅处坐办。虽为民国官员,但王士珍仍旧拖着他的小辫子,有人劝他剪掉,但被拒绝说:“三年之制还没有满!”直到1915年,王士珍才剪去他心爱的小辫子,算是为清朝守制三年。

    当黎元洪找到王士珍并请他出任内阁总理的时候,王士珍死活不同意,说自己不能“卖友”求荣,这老段刚被赶下台,自己就接着做内阁总理,以后相见如何有脸见人。黎元洪好说歹说,王士珍被缠不过,这才答应出任陆军总长一职。

    在徐世昌和王士珍相继拒绝出任总理一职后,黎元洪苦思冥想,终于又想出了另外一位人选,那就是前清重臣李经羲。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他在前清的时候做过云贵总督,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被赶下了台。在袁世凯解散国会后,重开炉灶设立了一个80人的政治会议,当时就指定李经羲为议长(张国淦为副议长)。

    李经羲固然是老资格,但当时人已老朽,不堪重用,只不过黎元洪病急乱投医,也实在找不到更好的人选了。之后,黎元洪把李经羲的提名交给国会审议的时候,国会固然顺利通过,但李经羲本人却信心不足,一直躲在天津租界中不肯出来就任。

    李经羲不敢出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徐州会议后,北洋的各省督军纷纷按照会议精神宣布独立,局势十分险恶。安徽督军倪嗣冲信守承诺,他是第一个宣布独立的,随后,陕西、河南、浙江、山东、福建、直隶等省也都宣布独立;督军团甚至还派出代表在天津设立各省军务总参谋处,他们不但大骂黎元洪是“奸人”,而且扬言要组织军队进行“北伐”。

    在一片乱象中,躲在幕后的张勋可谓是乐不可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 三四、张勋入京调停,请错菩萨拜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