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七、总统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从张勋入京到复辟失败,时间不过一个月,但北京的政局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被免职的段祺瑞咸鱼翻身,卷土重来,他不但恢复内阁总理的职位,而且摇身一变,成为了“三造共和”的大功臣。段总理回京之日,广大群众夹道欢迎,其热烈场景相比于一个月前的黯然出京,何止于天壤之别。

    至于黎总统,这一个月来简直就是坐过山车,不仅从愉快的峰顶跌到了绝望的谷底,也尝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在逃出总统府后,黎元洪便一直躲在使馆区内,直到复辟失败也未曾露面(他倒也不怕使馆区的新客人张勋张大帅找他算账)。

    段祺瑞回到京城之后,便派人去日本使馆中找黎总统,并希望他能回到总统府。黎元洪此刻的心情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百味杂陈,他如何有脸再去面对段祺瑞……这个被他免职而如今又强势翻身的段总理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气?事实上,黎元洪心里也清楚,段祺瑞不过是表面客套,心里恐怕也未必愿意他继续在总统的这个位置上做下去,对于一个月前的解职令,老段岂能不耿耿于怀?再说了,原本可以倚仗的国会又被黎元洪自己亲手解散,如今拿什么去对抗老段呢?继续干下去,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罢罢罢,万事皆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由此,黎元洪郑重发表声明,称自己已经打定了辞职的主意,也就没有再回总统府的必要了。

    黎元洪还算是有自知之明,不然的话还真会自取其辱。据说,段祺瑞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便和身边的人讨论了今后总统的事情,当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提出让黎元洪复职时,段祺瑞脸一沉,说:“怎么?我今天还和他共事?这事决无可能!”

    段祺瑞这么一表态,他身边的几个武夫立刻拔出手枪威胁道:“这事还用讨论?今后谁做黎元洪的说客,当军法从事!”

    但是,黎元洪毕竟还是大总统,在张勋被赶走后,他继续呆在日本使馆里总不是个事儿。于是,段祺瑞便让江朝宗带人去将黎元洪接出,而黎元洪则只让他们把他送到了自己的私宅,而坚决不肯去总统府。

    7月14日,黎元洪发表通电,正式宣布辞去大总统职。在通电中,黎元洪倒还算勇于承担责任,说自己误信了张勋的鬼话,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发生,这都是自己的过失,并表示自己要“杜门思过,扫地焚香”,从此后息政归隐,不问政事。电报的最后,黎元洪对冯国璋继任总统寄以了厚望,并希望他能重整民国江山,为黎民百姓造福。

    黎元洪的辞职通电写得情感真挚,既不诿过于人,也不贪恋高位,得到了当时舆论的普遍赞赏。然而,黎元洪的高调隐退虽然赢得了一片掌声,但让段祺瑞却感到有些不快,因为黎元洪在退职之前极力推荐冯国璋作为继任人,这却不是段祺瑞所希望的人选。

    老段最希望的人选是谁呢?徐阁老徐世昌是也。徐世昌很早就跟随袁世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还点过翰林,可谓是北洋系中最有文化的。在前清时期,徐世昌的官衔仅次于袁世凯,而且是袁世凯在被载沣踢回老家后的北洋全权代理人,因此,徐阁老在北洋中享有崇高威望非他人所能比拟。

    当然,这一切都是老皇历了,段祺瑞当时最在意的一点是……徐世昌是个文官啊。

    冯国璋就不一样。这老兄在当年的“北洋三杰”中排名靠后,年龄却是最长,他比王士珍大2岁,比段祺瑞大6岁,与袁世凯倒是同庚……却还要大上半岁。冯国璋,字华甫,1859年1月出生于直隶河间县诗经村,其祖上据说为明朝开国元勋冯胜之后,而其所居的诗经村据说又是汉毛公讲学处,此处倒是该出个民国大总统。

    冯家数代以来,并不算发达,虽然偶有人外出做官,但总体上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 三七、总统轮流做,今年到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