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八、三湘大地烽烟再起
的私心掺杂其中,弄到最后,好理念、好政策都要变成歪经。

    这不,谭延闿说“湘人治湘”,段祺瑞便提出“军民分治”,理由是谭延闿文人出身,不谙军务,理应辞去督军而专任省长;至于督军一职,则由时任陆军部次长的傅良佐来出任。傅良佐原本就是段祺瑞的学生和跟随多年的亲信,这次得以出任湖南督军,老段特意解释说,傅良佐乃是湖南乾城人,回老家署理督军一职,岂不是“湘人治湘”和“军民分治”的完美结合?一石激起千层浪,谭延闿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因为大家都知道,傅良佐虽然原籍湖南,但他是生于北方、长于北方,说的北方话,吃的北方饭,当地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湖南的。因此,说傅良佐回老家当督军是“湘人治湘”,实在是过于牵强。但是,谭延闿又不能公开违抗中央军令啊,于是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西南军阀的身上。对于老段派傅良佐督湘的目的,南方的大佬们陆荣廷、唐继尧等人当然是心知肚明,他们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因为一旦傅良佐拿下湖南,下一步就可能要进军西南,实现段祺瑞“武力统一”的梦想了。

    在危险面前,西南的各军阀们立刻联合起来,他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派兵入湘支援谭延闿。但是,西南军阀毕竟山高路远,而且内部也不甚统一,虽说要出兵,但只听雷声大,却不见雨点下,倒是段祺瑞那边行动迅速,先是傅良佐在8月下旬即动身南下,准备前往湖南赴任。按说,去湖南本应该走京汉线,但傅良佐却绕道津浦路,先去南京拜见江苏督军李纯,随后又溯长江而上,到武汉拜会湖北督军王占元。很显然,傅良佐此举是为了争取直系军阀的支持。

    说起北洋时期的军阀,实在是名目繁多,令治史者和读史者头疼不已。但大体而言,在清朝覆灭后,北方除了新军将领出身的阎锡山盘踞山西自保门户外,长江以北基本属于北洋系的控制范围,长江以南则是民党的势力范围,但民党也有派别,可分为革命党(如胡汉民之于广东、李烈钧之于江西)、原新军将领(如蔡锷之于云南,唐继尧之于贵州)、旧派势力(如谭延闿之于湖南、陆荣廷之于广西);二次革命后,北洋系的势力扩展到长江以南,将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纳入北洋的范围之中,而西南五省(两广、云贵、四川)也噤若寒蝉,屈从于袁世凯的威势之下……袁氏当国的这几年,也是民国时期难得的统一时期。

    袁世凯死后,各级军阀又活跃了起来,首先是西南五省乘护国军之余威,藐视段氏中央;接着是奉系军阀张作霖隐然崛起,雄踞关外;山西军阀阎锡山仍旧是闭境锁省,自谋发展;新疆军阀杨增新从辛亥革命后便僻处偏远,不问中原,而内蒙、西藏也因为北京政府的反复而局势不定。

    更不妙的是,北洋系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先是张勋一通乱搞,自取灭亡,接着是段祺瑞和冯国璋悄然形成两派,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所谓皖系,便是以段祺瑞为首的一批军头,因段祺瑞是安徽人而得名。在最初的阶段,段祺瑞并无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不过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多年维系的部属或者弟子成一派之长。直到后来参战军和西北军的组建,老段才算是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并由此触发了后来的直皖战争。

    直系则相对复杂一点,可分为老直系和新直系,老直系以冯国璋为首,其中又包括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湖北督军王占元,外围还有直隶督军曹锟等人。冯国璋的直系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后来称的直系实际上是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军阀势力,因为冯国璋和曹锟都是直隶人,因此直系也可分为新老两个阶段,这是后话。

    段祺瑞要傅良佐前往督湘,实际上是深思熟虑且又是个一石二鸟的好计谋:一是可以据住长江中游,打进冯国璋的赣鄂势力;二是可以借湖南为入口,南征云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简介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目录 > 三八、三湘大地烽烟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