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帝权与相权
望两端,大逆不道”,将李善长并其妻、女、弟、侄等七十余人都问成了死罪,全都杀了。只有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李祺的儿子李芳、李茂等人,由于临安公主之故得到恩免,没有被杀。但是就连临安公主也和他们一样,都被逐出京外,被远徙到江浦地去居住了。

    与李善长同时被杀的还有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等人,其中唐、费、陆三人还都是封了侯的。那时为了肃清逆党,到处侦捕,牵连蔓引,历时达数年之久,史称诛戮人数共达三万余人,真是一场规模极大的屠杀。为了把李善长的罪状昭告于天下,以见其罪有应得,朱元璋还把李善长及其从犯的供词勒为一书,名曰《昭示奸党录》,印出多册,发往各地,俾众周知。其意一在晓谕臣民,使之知所惧戒,不敢再行谋逆;二则也是昭示李善长等都是罪有应得,并不是他大杀功臣,所谓“飞鸟尽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

    明代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诛,中书省也随即撤除,宰相制可以说在那时已被废除了。但真正地在人们的心目中根除了建立宰相制的想法,则还该说是在李善长被族诛后才彻底根绝。到李善长的被杀,明太祖痛心疾首于这一制度已极显然,而且身居相位的四个人中就有三人被杀,也叫人感到这个相位真也太可怕了。

    说是为相的四人中只有三人被杀,历来便很有人颇为不以为然。因为一直便盛传着一个说法,说是徐达也不能算是得到了善终。很有些野史中都传说着这么个故事。说是徐达暮年曾患过一场重病,病愈后医生郑重嘱咐过他,此后切须忌食河鸭,吃了病会复发,一发便即无救。这是性命相关的事,徐达自然切记在心。可是忽有一天,明太祖因念及功臣,派来内监赐食给徐达,所赐的竟然是只全鸭。依例,天子赐食,都应立即拜食,还得当场吃尽。所赐的食物虽说即将致死,徐达也只有含泪拜食,别无他法。因为食尽而死,为祸尚小,总可免于祸及子孙;倘若违命,则仍难免一死,而且满门都会遭殃了。徐达吃下了赐食的全鸭,果然不久便病发而亡,所以这次的赐食,实无异于赐死。因而有些论者便说,明代四相,没有一个是获得令终的。不过,话虽如此,徐达的身后也与其他三人大有不同,倒可说是备极哀荣的。据《明史》所载,在徐达死后,“帝为辍朝(即停止临朝),临丧悲痛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他的子孙的遭遇与其他三人的子孙更极不同,他们一直嗣封不替,还有封公者二人,可以说是簪缨不断,与有明一代相始终。这种情况,就是在洪武诸功臣中,也是极少见的。

    在被杀的三个相臣中,可说以李善长受祸最惨。他这个人,史家说他是“外宽和而内多忮刻”,人缘并不算好。但他竟以协同胡惟庸谋叛而被族诛,人们大都还是觉得实在太冤。但在皇帝十分震怒、连年大杀大砍那样的声势中,敢于为他称冤的人却又极少。然而,并不怕死,敢说真话的人,终究还是随时都有。就在李善长被杀的次年,那时搜捕诛杀还正在高潮,便已有个虞部郎中王国用,竟敢大胆上书为李善长述冤。他在书中先说到李善长的功劳和所取得的荣耀,他说,“李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认为达到李善长这样地位的人,除非他想自立为帝,似乎还有可说;如果说他竟想辅佐别人,再为勋臣,可就太难让人置信了。因为,他这样干,即使又得成功,他所能得到的仍不过是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而已,他何苦放着现成的不要,又去冒着危险,从头另来呢?他又把李善长与朱元璋之间的戚谊,和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的戚谊相互比较,认为李善长愿重新辅佐胡惟庸为帝更不可能。因为李的儿子娶的是皇帝的女儿,彼此间是直接的儿女亲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案始末简介 >三案始末目录 > 帝权与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