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二一章 军警分离
京师里出现的那一场对于北虏入侵的恐慌,就像是从来没有生过一样。

    往里辛苦做工的,到了这个时候也都放下了手中的伙计,收拾着准备过年了。

    国子监里的学子们,也早就放了假,在京居住的则早回了家,整日吃喝玩乐去了,家不在京师的,则雇了车马,紧赶慢赶地赶回自己的老家。

    京师内外的老百姓们,也都忙着赶庙会,备年货,挑选着一件件据说来自海外番邦的各种新鲜玩意儿。

    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一片热气腾腾、红红火火。

    “自从万岁爷开海以来,这京师市面上的新鲜玩意儿,可是越来越多了啊!阎老大,您老看这副西洋镜可还入眼?大过年的哥哥也回不了家,哥几个凑了点小钱儿,给哥哥添置一个物件,免得过几日得了假,嫂子倒不让进家门了!”

    一个满脸胡子的中年汉子说完了这话,他身后的一帮人都是凑了上来,一边打量着店家摆放在店铺门前的大镜子,一边嘻嘻哈哈地笑着打趣。

    说话的这汉子,人称董大,是兵马司的一个副指挥。

    而他口中的阎老大,则正是阎应元。

    每年到了这个年关将近的时候,京师各大衙门口都要封印休沐,但是唯独一个衙门,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却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节。

    这个衙门就是京师的五城兵马指挥司,更多的时候简称为五城兵马司。

    腊月二十三的这一天下午,身为南城兵马司指挥的武状元阎应元,身着便装,在几个副指挥的陪同之下,微服私访式地巡视着自己负责的这一大片街区。

    阎应元在去考武进士之前,本就是通州县衙里的捕快班头出身,而且这也是家传的职位和手艺,所以,自来对于京师地界上的三教九流各类人物熟悉无比。

    阎应员考中武状元之后,又在讲武堂里受训了三个月,然后就一步登天,来到了皇帝陛下的身边,担任御前侍从武官。

    对于阎应元这个出身于世代吏员之家的县衙捕头来说,这一连番的经历,简直是不可思议,别说他的家中老母、亲友了,就是他自己连做梦都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人生际遇。

    不过,与每日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在紫禁城中当值相比,他更喜欢眼前这种充满了烟火气的市井生活。

    所以当崇祯皇帝把他找来,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离开御前侍从武官处,到五城兵马司任职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每天在紫禁城里护卫在皇帝的左右,跟着皇帝上朝议事,跟着皇帝接见大臣,等等,虽然地位崇高、待遇优厚、工作清闲,但却不是他阎应元报效皇帝知遇之恩的地方。

    此时听了手下那副指挥的话,阎应元笑着回道:“你这个董大啊!兄弟初来南城之日就三令五申,不许巡防营上官收受部属财物,违令者杖十五,罚银十五!你这是引诱老子自己坏了自己立下的规矩么?”

    “啊呀呀!哪里就敢坏了阎老大的规矩啊!这是兄弟们对阎老大的一点心意!啊——不!这是兄弟们对阎老大家嫂子的一点心意!”

    那叫董大的副指挥听了阎应元的话,连忙又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引得身旁的其他同僚又是一阵哄笑。

    “董副指挥,你这话一说,阎老大更不能要了!这是对阎老大家嫂子有那个啥想法啊!”

    那叫董大的听了这话,扭头追着身后的几个就是几个巴掌打过去,边打边说:“你们这群王八蛋,老子是那个意思吗?!咱这不都是商量好的么?”

    其他几个人则是边躲边笑。

    对于这几个自己亲自从通州县衙里,抽调到南城兵马司,组建起巡防营的老弟兄,阎应元与他们相交多年,彼此知根知底,知道这些人是想感谢自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简介 >日月当空照中华目录 > 第七二一章 军警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