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子受登基大赦天下
你们要说事,可以,大商群臣整顿大换血。
比干作为辅少师大臣,不再担任大司马。
箕子为太师,比干担任少师。国之大事,唯有祭祀和戎。少师和太师都是乐工之长,掌管礼制和祭祀,职务非常高了。可太师和少师是兄弟俩,不会一起联手搞事吧?担心有道理,他们也想当天子。
没办法,这是帝乙的遗命,不可违,两人用着再说吧,刚开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把掌管兵权的少保空缺,改为司马担任兵马之要职。
由飞廉任司马,掌兵权。嬴来任大将军。这父子俩,不会有问题吧?不会,久经考验的大商之武臣。飞廉是子受先祖爷爷武乙留下的三朝元老,虽然外姓,常受到王族的排挤,但忠心耿耿已经几十年,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人。嬴来和帝辛一起扛过枪,一起攻打人方之战,生死之交。
飞廉担任大司马,群臣很不理解,一个外姓之人,为何能担当此职。王族中的能臣很多,尤其是子启,子仲,两人都是帝辛的哥哥。叔叔箕子,子胥余也是这么认为。
太史咸湿天官御用,因为咸湿是帝派,一直拥护帝辛继位。
任命徐行为大司空。
任命叴(qiu)矛为大司徒。
任命偪突为司寇,掌管大商刑法。
任命费仲为上卿大夫,主管诸侯。费仲,费国王子之弟,排行第二,因不能继位,仕商帝辛,也因费国在攻打人方之战时立了大功,所以得到帝辛赏识。
帝辛延续先帝帝乙之命,仍封九侯梅、虞,邗、为东、北、南三方方伯。大商三公。
封九侯之女梅氏为王后。
各个部门的工正士大夫等等人员,就等等再换吧,看看表现。
封子启为微侯王,封地于微山湖边,迁微山湖之微氏于西部渭水南岸郿地。
帝辛换人换得不够彻底,麻烦事就多了,大商内部表面上是两派,实为四派,帝辛一派,子启一派,王叔一派,暗流神权一派。其实还有一派,还没有反映到上层建筑,不过也快了。
妇人之仁,在王权斗争中,总会吃亏的,帝辛要吃亏了。不是他搞不定,而是他有一面之仁。清理队伍,就要一竿子到底,不得留有余地,死灰都会复燃,何况火还在烧着。
人只有吃过亏之后,才会变得忍无可忍,不必再忍,最后动用酷刑零容忍。因为他们利用了帝辛的善良一面,因为他们肆无忌惮的动到了帝辛的最底线。
帝辛登基后实行三大新政,新政对天下百姓好,百姓得到了实惠,人心所向,都向着大商帝辛。帝辛上台也确实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富民强国,可他的政策如果是在王畿之地域实施也就算了,可帝辛好大喜功,下令天下诸侯也得按照大商的三年减半的政策来落实,把各地诸侯王的利益放在一边,所有功劳都是帝辛的,尤其是向心力,天下人心所向帝辛,诸侯意见很大,因为帝辛威猛,诸侯惧怕,一时不敢乱来,可事情展到第三年,各地诸侯安奈不住了,三年所收无几,诸侯怎么办?纷纷抗议,开始各地走动,搞串联,抵抗帝辛,尤其是东方伯九侯梅和西部姬昌,九侯梅伯也不顾自己的小女是帝后的这层关系,出来说话,反对意见一大通,而西部姬昌一看有机可趁,也出来话,大搞联盟契约,引导诸侯王的公愤,帝辛损害到诸侯王的利益,在利益面前,没有几人能安奈得住的,再好不过的朋友也会翻脸不认人的,何况不是朋友,仅仅是共主联盟的关系,诸侯要造反了。
外部局势不稳定,风雨欲来,子启一看机会来了,这些诸侯,本与大王子子启的关系密切,现在,公然反对帝辛新政,已经引诸侯王的公愤,此时不下手,等待何时。
子启考虑如何下手呢!大商的天下,如果要想凌驾于王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