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非乐无逸转戒君陈
,太姒的子孙,成王,周公,召公,毕公,曹侯,成侯,卫侯,冉季,毛侯,郜侯,霍侯,滕侯,丰侯,郇侯,唐叔虞,鲁侯,燕侯,潘侯,蔡侯,祭侯等一百余位得封姬姓诸侯君和数百位直系后裔,在太姒弥留之际,全部到场,为太姒送终。太姒看看这么多后人,含笑而去,享年八十岁。
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女性,政治家,巾帼英雄,周王朝的开国时期的幕后元勋,三朝元老,肇基祖母,永垂千古,永远活在周人的心中。
成王追封太王太后谥号为太姒贞君。历史上至成王年间为止,只有两位巾帼有谥号,另一个是商朝武丁大帝的帝妃妇好。
太姒毙,按照孝道,长子为大,现在活着的周公旦最大,排行老四。而成王作为长房之孙,按照嫡长宗规,长房之后为长。这一来,矛盾又出来了,到底谁在前面为太王太后守灵,双方意见僵持不下,最后成王以王的身份为太姒守灵,其他人随其后。
成王为避开矛盾,下王令:“周公旦听旨,王命你在一年之内,制定出统一的丧礼礼制标准来,作为周王朝的礼制之一,以防天下人礼制祸乱,血肉间隙。”成王这是用其人之言,堵其人之争。
“为臣接旨。”周公旦只好接旨,做一回老大的计划又落空。
成王头戴紫色的麻制礼帽,身穿黑色的礼服,脚穿蒲制的蒲鞋,为太姒祖母守灵七日。成王为这位护呵自己一直到终的祖母尽最后的孝心。
到了第七日,天下诸侯都来为太姒送行吊孝,七日而殡,七月而葬,享受与天子同等待遇的葬礼,太姒葬于毕陵,离丰邑较远,送葬的队伍延绵百里。
太姒殡天,让周公旦为以后自己的后事担心重重,他担心成王不把自己安葬在祖陵,他知道成王心里还没有忘却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现在自己唯一的防护伞母后太姒已经走了,世上再也没有人可以说得动成王了。周公旦思量再三,为自己后世综合考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隐退,减少与成王之间的矛盾,到老来还有回到毕地祖陵的一线希望,认祖归宗。当然大家都明白认祖归宗意味着什么。
周公旦决定退隐。理由是一来身体欠安,二来要完善周礼。于是向成王提出请辞退隐。小隐隐于市,中隐隐于湖泊,大隐隐于山,周公旦决定隐于岐山西北二十里的卷阿,潜心带一班人制定《周礼》和为文王的《易经》做完善解读。
成王表示赞许,同意周公隐退,并决定成周由其子姬陈代管,待到周公殡天之后,正式继位成周君。这也是周公旦的心意,乘自己还活着,让自己的儿子保住东方伯这个位置。
五月一日这一天早朝,成王宣布召公,毕公,毛公为三公,芮伯,彤伯,卫侯为少卿辅政。荣伯,盂伯,倗伯,为三事大夫,姬陈代父治理成周,为成周代理君主,东方伯。
机会来了,成王要警告姬陈,也要学一回周公训戒,把周公告诫自己的非乐无逸转戒其子姬陈,以此来回敬周公。这叫以彼之道,还彼之身。成王还年轻,意气奋。
成王召见姬陈。
“为臣叩见陛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姬陈施礼叩拜。
“爱卿平身。”成王说。
“谢陛下。”姬陈起身恭敬的站好。
“君陈,你担任朝廷陈常士礼仪官已经多年,你是孝顺恭敬之人,因你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所以朕让你从政,任命你为东郊成周之君,希望你能谨慎治理。你本是世袭周公采邑,现取消周公原采邑,调任你沿袭周公治理成周。从前,你父亲周公做太师的时候,人们感念其美德,你去成周为君,要继承扬周公的治国理念,遵循周公既定方针走下去,人们就会安定了。”成王告诫说。
“陛下,为臣一定遵行陛下的既定方针和按照陛下的治国安民的执政纲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