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回 诸侯制钮欲破礼制
下人民的礼乐行为就得不到平等公平正义的声张,礼乐文化就不能得到体现和繁荣,所以,一部分诸侯君开始借机搞新乐,为的是冲破礼制约束,他们的理由是,“武王开朝立代时,生活是开放的,阶级等级划分是在不影响社会国家公德的情况下,对于音乐的追求是不受限制的,后来周公旦摄政,为了别人尊重他,同是显示他个人的威信力,他听的乐曲,他喜欢的舞蹈,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就连他儿子也不得沾光享受。如《雍》,就是王上一个人听得乐曲,《八佾(yi)舞》,就是他一个人看的舞蹈。穆王两年前说要将修改礼入法的规定,这说明穆王对礼乐制度也是有看法的。要不就连周公旦的后人鲁魏公,这次也大力倡导,积极参与其中,如礼不崩,乐不破,地方音乐永远得不到展繁荣,(他们永远低人一等),听听音乐,唱个歌,还要受到各种礼乐制度的限制,当然所谓的礼崩,不是不讲礼,乐坏不是做坏事,对社会没有影响,还会推动社会文艺的大展。具有先进性。不能狭义的理解礼崩乐坏的含义。这是对美好生活和美好音乐的追求。”他们把穆王也拉进这个队伍了。
可也不能打着追求和平平等,打着推崇新乐的牌子,搞地方进入中央的主意,这就是前任太宰启伯说的《六防策》,六个注意事项:“第一,防止地方政权的入朝;第二,防止异族的入据朝政;第三,防止本族人的揽政和懒政;第四,防止朝内倚重某个大臣,如内重则必有内部权臣篡权;第五,防止朝外倚重某个诸侯臣子,外重则必有强藩割据之患;第五,防止内外俱轻,这会导致有草莽英雄乘机崛起,外夷乘机入侵;第六,防止过刚,过钢则折。”太宰笰时刻记住启伯这个训导。
总负责人太宰笰开始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因为他拿不准这帮诸侯君到底要干什么,他决定先听听太傅太保等重臣的意见。笰宰先征求太傅祭公谋的意见。“太傅,你看鲁魏公写的一《鲁颂*太山》如何?
祭公说道:“诗写的太过,吾祖周公没有他说的那么神,鲁国也不像太山,不能厄五岳,而颂,只有周颂,商颂,这是朝代的象征,是时代朝廷的写照,一个小小的百里地方诸侯公,有何好颂?这是违背礼乐制度的标题,地方戏,改叫鲁风吧,不能叫鲁颂,胆大枉为。”
笰宰又请教太保毛公班,“毛公,你看太师虢公写的《双音十二乐》如何?”。
毛公道:“好是好,可也未必能做到!”
“他已经做到了。”笰宰回道。
“什么?虢国有这么厉害?一钟二音,三度音程,这都能做到,十二乐律,这可难啊!是甬钟还是钮钟?”毛公惊讶道。
“是编钮钟,编钮钟的设计和铸造对音域、音律、音量、音色的审美追求和音乐观念都具先进性,为9件组合,双音声,12律,合瓦型。乐器从形制、音量、音色、音律、编组、纹饰、铭文、调音手法等看上去都很成熟。他在虢国还搞了十二乐坊。”笰宰笑笑说。
“他是在显摆他们对青铜冶炼铸造和乐器制作与调音设计等方面的专门技术和高的音乐科技水平。朝廷祭礼用7钟,他9钟,那不是过朝廷编钟啦?”毛公说。
“过朝廷的编钟还没出生,大祝曾伯为穆王新造钮钟64件,按照文王六十四卦分三列悬挂,有七声音阶,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范围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他们这帮诸侯君再研究一百年方能赶上。”笰宰笑道。
“大祝原来不旦是天下第一神射手,还是天下第一音乐家,难能可贵。”毛公赞道。
“大祝曾多次随穆王西游南巡,可谓近臣嬖臣。我朝对于鬼神,我们虽敬但却远之的,他这个大祝原来是讲鬼神的,现在朝廷讲礼乐,祝的位子如何能镇得住?谁心里都明白,他没事就研究礼乐了,研究礼乐,没有镇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