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回 庙堂立法明剑高悬
,汝等还是从新搞一套新版的六典出来,让你的得力助手司会中大夫来办理此事,将八法、八则、八权、八施、九职、九赋、九用、九系的升级内容升级之后,交给朕来审定,六典改革升级要在半年之内完成此事。待朕审定之后,再让小宰中大夫贯彻执行新的六典,立法典章贵在执行。让国法不要成为家法,让国法行于天下,决不能让国法成为一人或数人之法,包括朕和你,而是要法典行诲于海内。”穆王已经知道司寇立法的进度缓慢的根源所在,所以意味深长的下了这个王令。
穆王又说道:“顺道,再把天官下属官员编制也改革一下,天官直属部门一万名公务员的编制,精简为五千人,当然如果能压缩到四千以下人员那是最为合理。并把天府下属新的人员编制一并报给朕看。”
“为臣领命,陛下放心,臣一定按时完成陛下交代的指令,让王朝法典行晦于海内。”太宰茀,为官三十多年,第一次被王上如此严肃的下达王令,他也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裁员,就意味着削权,如果不改变思想意识形态,王上就有可能改变太宰人选。思想不换,只能换人,这是常理。
秋官司寇改革,涉及到天官,当然也涉及到地官,还有春、夏、秋、冬四个官属法令,牵一而动全身,穆王如法炮制对地官司徒也是如此要求,对冬官司空司工也是提出相同的要求,改革这是全面的改革,不然,这司法改革只是一句空话,六大部门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季:太宰、司徒,司空、司马、司士、司寇,六个部门,而司马是军事兵役部门,国防单列。穆王将五个部门的改革变法作为年度考核内容,以此来推动《周王朝法典》的立法进度。穆王希望早一天能够出新版本的《法典》。
有法可依,有典可循,有度可言,一个全新的中正剑就要打造出来,将悬挂在庙堂之上。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天、地、春、夏、秋、冬各个官属体制的修改,又涉及到周礼的整个修改,三公进谏穆王说:“周礼的变动,得祈祷告知先王,先王如果‘诺’,则可改之,如果‘不诺’则不能动,不能违背先祖的意愿,这关系到大周的江山社稷的延续大事,否则,上天会惩罚的。”
这事又搞大法了,上升到先王,上升到社稷的安危延续问题,穆王笑笑说:“应该谨慎,改法典这是大事,待全面改革初稿出来之后,朕一同上报给先王们审批,如果诺,就执行,如果不诺,就不执行。”穆王心里有数,就是个形式罢了,举行一场祭祀而已,反正每年有规定的祭祀日子,也有专门的预算经费,祭祀是少不了的,不管哪位卜筮,还是太史,谁听不懂先王在天上说的话,就让他去上天面见先王,当面聆听先王的教诲。或者换个能听懂先王的说话者,来担当卜筮或者太史职位,这不就结了,让大家皆大欢喜。穆王心里有数。
鲁国魏公得知周礼要修改,于是进谏道:“周礼乃先祖周公所定,如果要修改,得征询周公的意见”。
穆王令周公后人祭公去回复鲁国公的进谏:“一个杀兄贱位之人,还可谈礼?(鲁魏公杀鲁幽公而贱位为魏公。)再说,周公当年逃亡荆楚,成王看在太姒的面子上不计其过,而让他保住晚节,朕现在打败荆楚,安定了天下,是否要追究当年周公逃亡荆楚的隐情?再者,周公摄政七年,于第六年始组织人员修订武王《王制》和分封制度,周公也就是做了最终的审核,签了‘同意’二字而已,无一条《周礼》是他亲自制定,就像朕要修订法典,可法典中没有一条条款是朕拟定的,也故,尔等提醒了朕,朕定的这部法典就叫《吕刑》,以此来表明谁制定的法典。顺道也一并告知鲁魏公。”
“另,鲁国所设明堂,用来祭祀周公,自昭王于鲁国内乱,其杀兄即位时,昭王颁布鲁国停止使用王乐,此召将一直沿用下去,不得更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