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节 潜艇史话
用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当潜艇上浮时 又可提供少量贮备浮力上浮 这是一项重要技术成果
1893年 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 霍兰建成了“潜水者”号潜艇 它使用了所谓的“双推进装置” 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时使用蒸汽推进装置 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推进装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 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 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 其中美国111艘 苏联218艘 英国212艘 法国77艘 意大利115艘 日本62艘 德国57艘 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 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 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它国家 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 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 所以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 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 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建造潜艇 不得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但德国一方面在国内秘密研究潜艇 一方面又先后向国外订购了8艘潜艇 1935年3月16日 德国公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仅仅三个月之后 德国战后制造的第一艘潜艇 u1号艇便于6月15日下水 到这年9月 德国共建造了9艘潜艇 并成立了一支潜艇部队 “威迪根”潜艇队 其指挥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邓尼茨 到1935年底 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拥有了24艘潜艇 其中10艘是u2型
u艇为耐压艇壳构造 艇身为细长的钢铁制造的圆筒 设有防水设施 耐压艇壳外侧设有巴拉斯特槽 下方有海水活门 将空气充到槽中 潜艇的浮力加大 潜艇就会上浮 如果打开海水活门及空气活门 海水就会进入槽中 空气被挤出 潜艇就可下潜 设在艇体外侧的燃料库构造巧妙 既不会因为燃料被消耗而出现空隙产生不必要的浮力 也不会在潜航时因压力过大而塌毁
u艇采用两种推进装置 两台狄塞尔柴油机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 水下则使用由二次电池带动的电动机 二次电池重达数吨 充电时间为3小时 它可以使潜艇在水中达到8节的航速 如果采用巡航速度 u艇可连续潜航24小时 航程100千米
该型艇共有5具鱼雷发射管 艇艏4具 艇艉1具 可载鱼雷12-14枚 其水下操纵性能良好 潜航速度为每小时16节 可在20秒内迅速潜入水中 它的续航力为11500千米 改进后可达到16100千米
尽管德国潜艇创造了惊世骇俗的战果 但从以上可以看出 德国潜艇的数量在列强中是最少的 甚至还沒有日本的多 从中可以看出希特勒贸然发动的战争多么冒险啊 德国潜艇取得成就 多亏了狼群战术
说起二战德国潜艇作战 离不开首创“狼群”战术的创始人 邓尼茨在一战时就是潜艇指挥官 他经反复研究后得出结论 护航舰艇仅能对付单艇攻击 而无法对付协同一致的潜艇群发起的攻击
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