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京谈判
,还汇报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讨论中国问题的会议精神:放弃“抗日反蒋”口号,以南京为首要谈判对手。
所谓“南京来信”是指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后,致函中共中央提出新的国共谈判的四个条件。这封“南京来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军队统一编制,统一指挥,取消工农红军名义。(二)政权统一,取消苏维埃政府名义。(三)容纳各派,集中全国人才。(四)共产党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等政策。中心思想是:“先统一、后抗日”,要在国民党、南京政府和蒋介石的“集中统一”指挥与领导之下,实际解决军事、政治问题,然后进行抗日。
因此,对南京政府需要听取中共中央对两党合作谈判的意见,中共中央十分重视,8月10日,在红都志丹东山下的政治局会议室里,张闻天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南京来信”。最后确定了谈判的方针和条件,概括起来为:承认南京政府是一种民族运动的大的力量,我们愿意与南京谈判,可以承认统一指挥、统一编制,但一定要停止“剿共”,一定要实现真正的抗日。
张闻天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与蒋联合、与南京政府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通过“停止内战,民主自由”来“与蒋联合”。毛泽东在结论中指出:“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现在已不合适,要在统一战线下反对卖国贼。会议决定公开发表宣言。
接着毛泽东、张闻天起草以书信形式的“公开宣言”《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在尚未定稿的时候,中共中央在8月15日收到了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的电报,在政治上指示:“我们基本上赞同你们所采取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寇等量齐观是不对的。这个方针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抗日。此外,不能同时有效地进行既反对日寇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必须采取停止红军同蒋介石军队之间的军事行动,并同蒋介石军队协同抗日的方针”;“最好由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华民主共和国”;“争取同国民党及其军队达成协议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共政治局会议决定的“和南京谈判”、“与蒋联合”的方针,同共产国际上述的“政治指示”精神、方向以至基本策略是一致的。所以,中共中央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质与性质认识更加明确了,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方针完全转变过来了,实现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在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的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给各地国民党爱国将领和著名爱国人士写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尽快形成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