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二 大爱无疆——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绍军
  杨绍军办孤儿院14年来,先后使160多名孤儿成年后融入社会,有的正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有的进入事业单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表现优异。其中18名孤儿参军入伍,1人当了营职干部,5人任班长,4人成士官,5人被评为优秀士兵,3人立功受奖。

    <er h3">四

    杨绍军的爱心是博大的,他的慈善是广义的。

    除了苦心经营孤儿院,他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是不计个人得失、见难就帮。有时只要听到哪里有人需要帮助,他就会主动找上门去,揽过来帮上一把。有人说杨绍军搞慈善有瘾,这话一点不假。

    一次,杨绍军得知社会上有一些夫妻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家生活困难,无人管教,导致大多失学在家,或者破罐破摔,而且还影响到他们父母的思想改造。

    杨绍军于心不忍。为此特地赶到省会长沙,找到省监狱管理局领导,提出想收养一批这样的孩子。监狱局领导们听完汇报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十分感激地说:“老杨,你帮了我们的大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呀!”

    2008年8月25日。湖南省一个名为“阳光温暖行动”的活动在常德市阳光孤儿院正式启动,来自全省各个监狱服刑人员的首批25名特困未成年子女开始入院学习。不久,这方面的人数就达到了40多人。

    2005年的一天,孤儿院的大院里出现了一个动人场景:一个农民模样的小伙子带着父母亲来到杨绍军面前,千恩万谢,热泪长流,然后在众人眼下长跪不起……

    原来,两个月前,杨绍军去医院看望一位住院的员工时,见到一位年约十七八岁瘦骨嶙峋的农村小伙子躺在病床上,口里直喘粗气,其父母亲一边号啕大哭一边清理衣物。杨绍军问缘由,才知道他们来自桃源县水溪乡,孩子唐伟峰患了脑瘤,在广东省住院花去近6万元,这次转回老家治疗,卖掉了家中房子、耕牛和所有能够变卖的一切家具,还借债3万多元。现在院方已经通知他们,孩子的病很难治好了,加上交的住院费早已花光,只能出院回家安排后事去。

    “我们这样回去,孩子就只有等死啊!”不到50岁的父母望着奄奄一息的儿子,仰天长叹,眼泪泱泱。在一旁的病友介绍说,“他们一家三口5角钱的榨菜要吃几天呢,实在可怜啊。”

    杨绍军听着听着,眼眶湿润了,如鲠在喉。他二话没说,急忙安慰唐伟峰的父母:“不要出院,我来想办法!”又转头叮嘱一同来的工作人员,每天送饭时专门给唐伟峰送一份营养餐。

    不久,他又亲自开车去长沙,找到湘雅医院著名的刘教授为孩子确诊。他还为唐伟峰先预交了1万元医疗费,并承诺所有的费用都由他负责。临走时杨绍军又掏出1000元给唐伟峰的父母做生活费。由于诊断及时,病人仅一个多月就康复出院了。

    2006年10月。杨绍军从当地报纸上得知,本地一个远在海南打工的女子胡萍,身患癌症,已到了晚期,在海口市医院住院治疗,不得已拖欠了一笔巨额治疗费。她的亲人因家贫无力承担任何费用,包括路费,更不敢前去料理。奄奄一息的胡女士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在临死前见上亲人一面。

    读完报道,杨绍军又是心头一紧,非常难受。他当即放下报纸,拿出手机打电话,通过报社找到胡女士的母亲,说服她的家人,并联系购买了4张机票带领他们飞赴海口。

    看到昏迷不醒的病人,杨绍军与她的亲人一道好不容易做好医院的工作,共同商量后决定将病人接回常德治疗。病人不能坐在飞机上,杨绍军又反复与航空公司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公司同意按特别情况处理,拆掉3把坐椅让病人躺着乘机。出发前,杨绍军又出面电话联系常德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〇二 大爱无疆——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