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二 大爱无疆——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绍军
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

    近几年来,3个实体每年赢利大概200多万元,除开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费用和流动资金外,实体的收益全都用于孤儿院建设和孤儿的各项开支。

    为了一心一意办好孤儿院,杨绍军想方设法加强管理,增加效益,积累资金,从不滥开支一分钱。

    有一段时间,为了缓解突然增添的经济压力,杨绍军通过多方筹资,准备购进5台出租车投入营运。当时,一位亲戚找上门来要向他借钱做生意。杨绍军说,你做生意是一个小家庭的事,可以缓一缓,阳光孤儿院的事是社会大事,耽误不得,我真的没有钱借给你。那位亲戚碰了壁,只好气呼呼地走了。

    杨绍军的家人曾多次提议要自家修建一栋住房,可杨绍军总是说不急,拖了又拖,其实他是不愿分散资金和分散精力。所以至今全家人仍然挤在一栋租用的狭窄的公房内。

    为了解决愈来愈多成年孤儿的就业问题和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几年前,杨绍军又千方百计筹借1000余万元,征地30余亩,建成了一个成年孤儿就业中心,目前该中心准备引进几个生产项目。中心全部投产后,不仅可以使全院成年孤儿就地就业,还能够成为孤儿院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他的慈善事业形成更强有力的资金后盾。

    20多年来,杨绍军辛辛苦苦从自己的企业中创造出了3000多万元的利润,他毫不吝啬地全部用于他钟情的慈善事业。难怪他常常说,我拿自己挣的钱来做善事,心里感到特别快乐。

    一个仅有两个饼的人能够给别人1个饼吃,比起一个丰衣足食的人请别人吃一顿美食显得更难能可贵,因为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慈爱,更需要潜藏于心中的那种博大的兼爱之志和克己的巨大力量。

    由此看来,如果按照个人拥有的资产和用于慈善事业资金的比值,可以这样说,杨绍军是一个最尽力的慈善家。

    <er h3">六

    为了慈善事业,杨绍军可谓历经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吃尽了苦头。

    记得刚开始他提出办孤儿院时,家里人是反对的,甚至没有一个人表示赞成。父母就说,家里好不容易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有一点点积蓄,又要去折腾,弄不好就成了贴肉的厨子,还要亏本呢。

    几个兄弟姐妹更是讥讽: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怎么不先帮助我们呢?我们都还没有脱贫呢!

    左右邻舍的人也有议论,说他都50多岁的人了,小时候吃过那么多的苦,现在日子好过了,好好的清福不去享,偏偏去管别人的事。

    家人和旁人的反对,杨绍军都能理解,并最终说服家人支持他。他无论如何也不想放弃自己的计划,因为他自己小时候受过太多的苦难,他知道那些孤儿四处漂泊的滋味。在他的心中有一股股暖流在涌动,需要传递……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自己的财富好像一定要传给家族子孙的。但是杨绍军却不这么认为,他想:人的一生,就是几十年,只要有住有吃、有衣服穿就够了,攒那么多钱做什么呢?人死以后,所有的财产都是社会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把财产留给自己的后代也没什么必要,儿孙们如果有本事,你不给他留任何财产,他也能靠自己的能力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如果他们不争气,你就是留再多的财产,他也会很快就败光!”杨绍军说过。

    他说尽自己微薄之力来做一点善事,帮助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改变他们的人生,的的确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啊。

    在平素创业的日子里,他总是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干活,不怕脏,不怕累,有时还带病坚持工作。

    孤儿入了院,孤儿院就是孤儿的家,杨绍军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监护人。孤儿的学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〇二 大爱无疆——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