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四 老人和船,义务摆渡五十年——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赵永录
<er top">一
2010年1月22日,正是农历己丑年的腊月初八。东北地区的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一片冰天雪地,温度通常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习俗上忌出门远行,是“打骂不走”的时节。我这时却奉命北上,到黑龙江省的桦南县去采访全国道德模范赵永录。家人担心我的身体,说最好另择一个时间。我虽然有过“生活从60岁开始”的乐观,但年龄一过“古稀”,力不从心的感觉是越来越明显了。看过赵永录的事迹,第一收获就是增加了我乐观的自信:赵老都74岁了,还风雨不误地义务摆渡,我俩的年龄差不多,我也只是坐坐车,张张嘴,动动笔,有什么不放心的?
早晨6时许,省文明办的领导热情派车送行至哈尔滨火车站,然后乘坐哈佳线的特快列车,直奔佳木斯市,风驰电掣6小时后到达终点站。桦南县行政区划位于佳木斯市版图,工作也接受佳木斯市的领导。走出站台出口,佳木斯市文明办的江科长和桦南县文明办的徐丛广副主任,正在那里迎接,热情地嘘寒问暖并一块进餐后,徐丛广副主任便领我坐上汽车,离开佳木斯,朝东南方向的桦南县城驶去。桦南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车上,我有意提示说:这次采访,食宿费不要县里负担。徐丛广副主任年轻,性格爽朗,听了我的话,像老熟人一样笑起来:县里是穷一点,但也吃得起几顿饭呀!再说,这几年变化也挺快,贫穷县的“帽子”就要摘掉了。他看我听得专注,又特意论证般地说:穷则思变,一点也不影响出现各类英模人物——老赵头是黑龙江唯一一位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的人!就是我们县土岗山镇出生的……
穷则思变,是一条人生规则。联想到赵永录的事迹,穷能守德,穷能讲义,信奉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仁”字;和谐处事,心理上没有丝毫的投机,此人的品质,该是何等的伟岸呀!
徐丛广在车上接了个电话,告诉我:老赵头正好从依兰(县)上桦南(县)串亲家,很快就到县城了,我让他到县文明办等候与你见面。
走进中共桦南县委文明办的办公室,刚刚坐下,就听到有人叩门,接着风尘仆仆走进来一个人,中等身材,头戴一顶雷锋式的皮帽子,身穿一件半大棉袄,手里还提着个旅行包,站在这里,显得粗壮结实。他眼睛向屋子里的人“踅摸(寻找)”,我也打量着他,感到似曾相识——这才想起是在电视里见过的,便赶忙起身迎去,与他握手时说:您好!您就是全国道德模范赵……还没等我的话音落地,他两眼欣喜地亮着大嗓门回答说:我是赵永录。
赵永录的一双大手与我紧紧相握,我感受到那双大手铁耙子一样的有力和坚硬。我不由仔细瞄了一眼,手背粗糙,手心老茧棱起,五指关节凸鼓,像竹节一样的生硬,又铁钳子一样的有劲,不亚于生龙活虎的青年人。心想:就是这双手,义务撑船50年,方便了乡亲,在半个世纪的光阴里,独显一个普通百姓的透亮心灵,传承着中华民族“仁义做人”之美德。
他脱掉外衣,两道浓眉微微闪动,嘴角有些上挑,一副认真且诚恳的表情。他的两只耳朵要比一般人的大,耳垂肥厚,整个轮廓朝前支楞着,真有点像心慈面善的“大肚弥勒”佛。他把介绍信还回来,说:还拿信干啥?这事老袁早就跟我说过。他说的老袁,是省文明办的副主任,曾带他到北京参加过授奖活动,也算是老朋友了。我说,说是来采访,其实是来向您老爷子学习的,义务摆渡半个世纪,不容易呀!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号召全国13亿人都向你学习呢!
他两眼更显神采,伸手挠挠脑袋上的短发,略为腼腆地说:我有啥好学的?一辈子就干了这么点事儿,政府还给我这么大的光荣。他上下打量了我一下,风趣地说:向我学习,就得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