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六 农民义士——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宋志永
,被庄稼地包围着一小块方形墓地,墓地中排布着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坟头,这就是八里铺村的一处公墓。墓群的西南角竖立着宋志永的爷爷宋长印和奶奶宋李氏合葬的墓碑,宋志永父亲宋桂富的坟墓在墓地的东北角。
在长辈的墓地前,宋志永恭恭敬敬地磕了四个头,在心里向自己的祖先默默地祷告,希望他们的在天之灵能够同意这个有点疯狂的决定,能够保佑他们这一次南方之行。
这时候来上坟的乡亲们也渐渐多起来。
宋志永站在墓地中间,对着乡亲们说:“大家先别走,我和你们商量点事。”
他的表情很庄重,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凑过来,好奇地问:“啥事呀?”
他说:“这几天不知大家看电视没有,南方遭受特大雪灾,很严重!我想到南方去支援救灾,你们去不去呀?要去,带着点行李就行!费用,我出!”
“去呀!”在场的乡亲们一致响应。
“看人家那难受劲,我早就想去了,算我一个呀。”当场就有人报名。
在墓地里召集了几个人,但至少需要十多个人才能凑够一辆中巴车。他对报名的乡亲们说,你们先回去收拾一下,我再去村里找几个人,下午我们就出发。在墓地里,他掏出手机就给堂哥宋志先打电话,宋志先也答应去。
回到村里,宋志永先去找了宋久富,论庄亲,宋久富管宋志永叫大叔。宋志永开门见山地问:“大叔到南方救灾去,你去不去?”
“去!”宋久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随后,宋志永又去找了王宝国、杨国明、曹秀军。杨国明种着蔬菜大棚,家里活不少,但他顾不了这么多了,并且还带上了儿子杨东。
年仅19岁的王金龙在墓地里就报了名,回家后给母亲一说,老人不但没有阻拦,还心疼地说:“你年龄太小,我不放心,我看就让你们爷俩去吧,也好有个照应。”就这样,王金龙的父亲王德良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尹福是路过王家祥门口时,偶然听到这个消息的。王家祥从墓地回来,正和妻子在院子里商量去南方的事,正好被路过的尹福听到了。他着急地闯进院子问王家祥:“怎么不喊上我呀?”正好宋志永过来了,他又问宋志永。
宋志永说:“人手够了。你又这么大岁数了。”
尹福坚持要去。他觉得,村里这么多人都去了,自己不应该落在后面,必须去。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些,但干起活来比年轻的小伙差不了多少。宋志永只好同意了。
就这样,连宋志永在内,一共凑了13个人。
这13个人中有两对兄弟和一对父子,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准备工作几乎做完了,宋志永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妻子张宁。
当时一听宋志永说这件事,张宁心里便咯噔一下。马上就快过年了,谁不想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个大年,她当然不愿意丈夫大年三十远行。
宋志永一看妻子不太愿意让他去,就赶紧劝,他搬出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支援的理由,妻子不说话了。母亲汪淑珍也想一家人过个团圆年,可是想到大地震时,自己的病还是上海医疗队医生治好的,觉得不能拖他的后腿。老人同意了,张宁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她细心地帮宋志永打点行囊。
同样的故事,也在其他12位村民家中上演。
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拿着家里的3万多元钱和一封村里开的介绍信,开上租来的面包车,13个唐山汉子出发奔赴湖南。
在出发前,宋志永还特意跑到3岁的儿子面前,问儿子支不支持爸爸去南方抢险救灾,当天真的儿子说支持后,他才满意地上了车。
唐山“义士”感动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