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八 活雷锋欧学联——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欧学联
杨大娘的孙女周乐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8个月时便检查出来,可是因没钱一直未治疗。到那年小乐文8岁了,看着到了上学年龄,别的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到学校去,她则被病魔缠着,连门也不敢出。
杨大娘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来找欧学联的。欧学联问,病这么重,怎么不及早治疗?杨大娘说,孩子爹妈都没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没钱看病。杨大娘丈夫是个退休工人,煤矿上受了一辈子,也落了一身的病。为了给孙女治病,杨大娘养了猪又养了羊,可怎么也凑不够做手术的钱。找人借,连亲戚都退避三舍。欧学联安慰道:“不要紧,咱们大家来凑。”便带头捐了款。
欧学联先领小乐文到大同市医院做了检查,又通过自己的影响,联系到一家西安的医院,同意减免相当一部分医药费,为周乐文做手术。去西安的时候,欧学联正在输液,她担心半路出了差错,拔掉针头,亲自陪同小乐文不远千里赶往医院。路上的费用还都是她掏的。
手术后,小乐文的身体逐渐向好,背着书包上了学。
同样通过欧学联得到救助的人,还有很多。来找她的,都是家境贫寒的重特大病患者,欧学联尽最大努力,帮他们渡过难关:退休工人党成喜,教师杨培国,现役军人王俊的妹妹,农民于家园父子——说起于家园父子,杨大娘叹着气说:“这父子二人,父亲48岁,儿子才18岁,都是心脏病,由于缺少劳力,家贫如洗。大前年秋天,他家卖了玉米,找欧妈妈来帮助求医。欧妈妈能说啥?‘先给小的治吧!’”
2005年年底,为周乐文治病的医院院长追踪病人从西安来到大同,到欧学联家中,一看她的情况,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当即表示,医院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成本,尽量多为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解除疾病痛苦。
这是欧学联帮助别人治病,可她自己却重病一身。
接下来说她帮着人奶孩子。这更早,到1964年去了。
永定庄矿掘井区有个工人叫张清安,是个退伍军人。那年春夏之交,妻子赵秀英从河南老家来矿上生孩子,临时住了欧学联家旁边的小房。那时的农村贫困,矿上也好不到哪里去。张清安当时的家境,是连双筷子也没有。欧学联从锅碗瓢盆到小孩子的尿布被褥,一一为其准备妥当。临产时,媳妇没人伺候,欧学联就和心急上火的张清安说:“你安心上班吧,有我在呢。”这样,到他媳妇生下孩子以后,欧学联还每天过去伺候。
张清安媳妇身子弱,没有奶水,婴儿饿得奄奄一息。欧学联看着难受,一咬牙,就停了自己也只有8个月大的孩子的奶,给张家孩子当了奶娘。夜里,她的孩子饿醒了哭闹,也就喂一点儿米汤水。用她的话讲:“奶得留给更需要吃奶的孩子。”因为她也一个瘦弱女人,奶水并不丰沛。听着自己的小孩哭奶,欧学联踏着夜色,摸黑去了张家。
再说她照顾老八路葛有禄。
葛有禄老人1937年扛起大枪参加革命,仗打了无数,身上留下十几处伤疤。
欧学联见到他的时候,老人因患二期矽肺,退休养病在家。老人无儿无女,由于伤痛和职业病的折磨,生活十分艰辛。欧学联了解到葛有禄的情况后,对丈夫说:“想不到过去为我们打江山的老同志,如今生活这么困难。以前我以为他们是革命功臣,有国家的优抚政策,生活应该没问题;现在我明白了,光有这些不行,还应有我们群众的关心和照顾。”
从那以后,欧学联挑起了照顾葛有禄的担子,挑水,买粮,搬炭,缝补浆洗,照料饮食起居,看病就医,服侍了老人20年。
有一年,老人得了重病,高烧不退,卧床不起。欧学联知道后,和大儿子大毛一起把老人扶起来,准备给他换衣服送医院救治。葛有禄老人摆摆手,把贴身穿着的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