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〇八 活雷锋欧学联——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欧学联
。严冬滴水成冰,酷暑烈日当头,一天下来,往往是胳膊累得抬不起来,手指僵得拿不住筷子,十个手指被碱水肥皂水腐蚀得起水泡,火辣辣的疼。脏衣裳、被褥收得多了,一洗就到了深夜,有时能洗到凌晨。她给自己定了任务:每天最少洗5床被子。然而,这个数字一再被刷新,最多一天,她洗过23床被子、9张床单、11个护里和2块毯子。还有一次,连着三天拆洗被褥和洗工作服,加一起竟有160多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属区没有下水道,住户家没有自来水,用水极不方便。每天自来水来水当儿,水桶就排起长龙,你来我往,大人挑,小孩抬,虽然热闹,却也无奈。一般人家只是不方便而已,对于欧学联,就是极大的障碍。因为她的用水量太大。

    永定庄矿工会办公楼晚上不上锁,因为上面几层是女工宿舍。欧学联发现,大楼上有一间水房,自来水源源不断。然而毕竟是办公的地方,白天不便打扰,怕影响人家工作,欧学联就在夜里或黎明前到工会大楼去洗衣物。

    一个初冬的凌晨,天上飘着雪花,矿工会一个干部早早来到单位加班,刚走进漆黑的办公大楼,就听得有洗衣服的沙沙声。循着声音,来到水房门口,见一盏微弱的灯光下面,是一堆脏兮兮的床单被罩和工作服;欧学联闭着眼睛半跪在地上,搓板抵着肚子,双手在刺骨的冷水中搓揉。水房的玻璃破了一块,北风夹着雪花扫进来。听到响动,欧学联睁开眼,见是机关的人来了,以为到了上班时间,忙摇晃着站起来,说:“呀,今天洗得慢了!”

    永定庄矿为矿工升降的副井口设在工业广场,每到出班,矿工们从几百米深的矿井里升上来后,由于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艰苦劳作,躯体中的水分蒸发殆尽。他们心头起火,嗓子冒烟,连脾气也大了许多。看到矿工们满面乌黑,口干舌燥,欧学联顿生怜悯:要是矿工们出井后能喝到一碗好茶水,该有多好!她的想法得到丈夫夏立勤的首肯。于是欧学联买了花茶、砖茶,每天在矿工三个班交接班时往井口送茶水,给矿工兄弟们解渴。

    几个月过去,看着从初春到了盛夏,天气燥热,茶水用量大增。欧学联家庭收入不高,买不起大量的茶叶,满足不了矿工的需要。这时有个老矿工告诉她,煤矿周围的大山里,有—种叫黄芩的植物,采来制成山茶,清凉败火,可口宜人。

    可黄芩却多生长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及悬崖峭壁之上。

    20世纪60年代,煤矿周围的大山里,多有野狼出没。好在野狼多在夜半至黎明时分活动,白天伏在窝里,欧学联不惧怕它们。不惧怕不等于狼的威胁不存在。先是丈夫夏立勤和她一起进山采茶,想想丈夫每天在井下干繁重的体力活儿,出班再和自己一道上山,于心不忍,欧学联便带着孩子们上山。

    有一回,欧学联领着三个儿子登上七峰山采茶,遇上大雷雨。娘儿们见状,急忙往山下跑,情急之中,欧学联一脚踩空,顺着山坡滚到沟底,醒来时早已风停雨住,孩子们个个哭成了泪人儿。

    采回黄芩,还要棵棵洗净,剪成半寸长短,上笼七蒸七晒,再掺上玫瑰、茉莉、陈皮、果干熏蒸,经九道工序,山茶才能制成。

    40多年里,欧学联带着一家人为矿工和部队官兵采制山茶1250多斤。粗略算,炮制1斤茶叶,需要10多斤新鲜黄芩;采一斤新鲜黄芩,需要走好几里山路,40多年来,欧学联为采茶走过的山路,那是太远、太远了。

    对,这就是矿工们最爱喝的“学联茶”。

    为了矿工和矿区,欧学联的故事太多。如办牛奶代销站,她还险些被火车撞了。这里却不能一一写下去。待以后的作家去把它们重新激活写成一册大书吧。在此,我们选最简便的方法,誊抄一组数据,窥一斑而见全豹吧:为解矿工的后顾之忧,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〇八 活雷锋欧学联——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欧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