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九 大爱厚德为民报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朱玉林
秋收;他还是领着孩子们去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汇报演出;他还是每到春节前,为所有的孤儿换一身新衣服、新鞋子。他继续毫不松懈地关爱着每一名孤儿的学习、生活、就业情况;他继续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资助10多万元,为他读过3年小学的苇沙河镇大松树小学修建校舍,资助从那里出来的6名大学生、3名高中生完成学业。不仅如此,他为了把孤儿们的学习教育抓得更紧更好,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了教育投资,从湖北著名的教育之乡——黄冈请来了专家任校长,聘用了那里优秀的教师当教员,以入股形式联合办学,从小学、中学、高中一条龙的,都能得到教育质量的保证。学校的口号是:给我一个白山孤儿,还你一个祖国英才!
<er h3">六
2002年夏天,正当朱玉林的企业办火了,慈善事业做大了的时候,党组织任命他为育林新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在这里,又开始了他人生的一段新路程。
走马上任,他和班子成员多方谋划,提出了以增加农民年收入为中心,以发展产业化项目为重点,以加快农村基础建设为突破口,改旧村建新村,建设高标准小康村的具体目标。还请来了城市规划勘察设计部门对育林新村进行详细、科学的规划。行路难是困扰村民发展的一件大事,该村1996年公路遭受洪水被冲毁。道路不修村民难富,要想富,先修路。在村集体经济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他向上级政府和自己公司筹措了258万元,修通了长68公里,宽45米村村通的水泥板路;又卖掉自己在外地的一个煤矿井口,投资860万元建设了一条长27公里,双幅宽195米国家级公路,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对外运输难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村民多年没有实现的夙愿。接着,玉林又带领班子发动群众,在荒山野岭上植树造林500余亩,进一步绿化山林。统筹规划,合理动迁,利用老宅基地造田近200亩,投资260万元修筑了2542延长米的拦河坝,改造了杨木斜河,改河后造田270余亩,保护耕地1200余亩。再接着,又投资新修一条长7800延长米的自来水管道,使村民们都吃上了达标的自来水;投资160万元,装建了沼气罐、修建了外型美观的公厕;投资145万元,种植绿化带、建绿地、修花坛;投资45万元,安装工艺路灯,建村标;投资30万元,修建垃圾点,购垃圾清运车……同时还为村村舍舍的村民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使育林新村在奔小康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育林新村的乡亲们在几年的光景中就富裕了,有种菜的,种药的,有养猪的,养牛的,有跑运输做生意的……村集体经济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养鸡场、多层板厂、饮料厂、果酒厂、洗煤厂、硅粉厂、黑木耳生产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轧钢厂、彩釉砖厂都纷纷建立起来。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庄沸腾了,在朱玉林率领的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庄彻底变换了模样。苍翠的山峦之间,一栋栋红顶白璧的农家小院,孤儿院别具一格的宽敞校园,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面,美丽的人文景观,构筑了一个小康新村清新而明快的胜景。2005年育林新村被评为“省级小康村”。
而这一切,都与朱玉林息息相关,脉脉相连。他不仅心里装着孤儿院那些孩子们,也装进了育林新村老老少少的乡亲们。他和党委会、村委会的同事们分片包干,每人负责一片,便于了解村民的疾苦和困难,掌握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便于为乡亲们做实事、干好事。朱玉林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村民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等原因,日子还是过得很艰难,他就有些心里着急,睡不着觉了。他对这些困难户列出清单,自己拿出一笔钱来,领着一些人开着卡车去县城买回一车大米、面粉还有副食品,挨门挨户送到了贫困村民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