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九 大爱厚德为民报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朱玉林
着他的“宝贝”们。玉林对孩子们的慈爱“四心”,换来了孩子们的欢欣,换来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换来了孩子们对他的爱戴。孩子们都叫他“院长爸爸”。叫得亲切,叫得情深意切,叫得玉林忘了自己姓啥,忘了自己多大岁数。他跑了起来,追上孩子们,跷起三个指头去弹孩子们的后脑勺,挓挲着两手去胳肢孩子的胳肢窝儿。一时间,“院长爸爸”成了老顽童,孩子们一声声“院长爸爸”叫得更脆了。
最有意思的是,他和孩子们玩东北特有的游戏“老鹞叼小鸡”。就是由他充当母鸡的角色,让一群孩子在他的身后,扯住他的衣衿,一个接一个地扯下去。玉林的对面,几个大孩子充当老鹞子——雀鹰——来叼小鸡儿的坏蛋的角色。老鹞子要越过母鸡张开的翅膀去抓后边的一群小鸡,母鸡就保护着它们,不让老鹞子抓到小鸡儿,几个大孩子忽进忽退,左右偷袭。玉林就分开两手上下翻飞,左拦右挡,把个队伍龙摆尾似的甩来甩去。一时间,大院子里左摔右倒,前仰后合,叽叽嘎嘎,笑声一片。仔细品味,原来这是他的护犊情结使然,是他从内心把这些孤儿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女看待!
<er h3">五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朱玉林也是凡人,他虽然是个既爱家又疼骨肉的丈夫和父亲,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孤儿院,都给了那些最需要疼爱的无助的孩子们,却无形中少了对自己亲骨肉的疼爱和沟通,以致他最疼爱的年仅18岁的二女儿晓楠不能完全理解他的良苦、他的高尚,进而采用沉默和死亡来抗争父爱和亲情。她对姐姐说:“咱爸满脑子都是孤儿、孤儿,哪有时间关心咱们,我看,我们快成孤儿了!”1995年夏季的一个雨天,朱玉林和往常一样开着车去江源送几个读高中的孤儿。而此时的晓楠看见爸爸亲自去送孤儿上学又气又恼。第二天早上,或许是吓唬父亲,她喝了农药。同学和老师们发现得太晚了,当时,他正忙着研究招聘教师的事,突然接到电话,晓楠在学校服毒自杀了!“天哪!这是为什么?”突如其来的灾祸使这个刚强的汉子大脑一片空白,一下子靠在墙上,过度的打击使他怎么也站不住了。一到医院,他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大哭着扑向自己的女儿,扑向自己最疼最爱的骨肉:“孩子,爸爸对不起你呀,我的好闺女,你咋就这样想不开呀?……”
他任凭妻子和亲属们的数落,一句辩解的话也不说,他能说什么呢?他也是血肉之躯啊,他也知道远近亲疏啊,可企业需要他,孤儿更需要他,他恨自己分身乏术。此时的他,仰望天空,欲哭无泪,心里却在流血。想着自己再也无法得到女儿的理解,再也无法弥补对女儿的愧疚,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他病倒了,谁也不见,两天两夜没吃东西,妻子和女儿哭着喊着来敲门,怎么叫他也不开。当天,在院里的172名孤儿都来了,他们喊着哭着:“朱爸爸,您今天再不开门,我们也不吃饭,不上学,一直在这里等下去。朱爸爸,你要是有个好歹,我们可怎么办呀?”声声呼唤,撕心裂肺啊!
“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再也不能失去更多的孩子了,我不能垮下去……”孤儿们一声声真情的呼唤,终于让他们的“院长爸爸”站了起来!门刚一打开,孤儿们不约而同地跪在他的面前哭着说:“朱爸爸,您要好好的,我们求您了……”孩子们一个个哭得死去活来,直哭得山河欲碎,大地含悲!而他泪水却早已哭干了,像个机器人一样,没有任何表情,机械地把跪在地上的孩子一个个拉起来……
这是一个令他无法承受的沉痛代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更加坚韧不拔地继续着他的不平凡的事业。他还是领着孩子们出早操;他还是领着孩子们玩“老鹞子抓小鸡”;他还是坚持晚上到孤儿院查铺;他还是领着孩子们去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