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长跑者徐茂——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徐茂
观摩天楼,游大礼堂,神清气爽,又何其开心。只要同徐茂哥哥在一起,因艰难时事而不苟言笑的孩子们便又有了欢声,又有了笑语,又回归天真,又再返烂漫。
徐茂还经常给孩子们写信,对孩子们多有鼓励,多有鞭策。孩子们也时时给徐茂回信,向他们倍感亲近的徐茂哥哥报告他们在他们父母面前也不会透露的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种种情状以及他们极为私密的种种念想。宋春凤在给徐茂的一封信中,便这样写道:
“亲爱的徐茂哥哥:
您好!
徐茂哥哥,多谢你对我们山里孩子的关心。
那天下午,听说您要来学校看望我们,我是又激动又高兴。我们走进小会议室,胡老师叫我们静静地等待您的到来。当您到来,我又高兴,又羞怯,也还有些紧张,我怕我有什么做得不妥当,遭到你们笑话。当您问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当时没好意思告诉您。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虽然我现在还仅仅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您问我生活中有没有困难,我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困难,但只要一想到有您的资助,我就有信心克服眼前的一切困难,更为发愤而努力地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尽快地改变我的命运……”
春凤其言,读来不乏酸楚,但我们感受最多的却是欣慰。
徐茂善举,已经远远不止于对几个挣扎于贫困线上的苦孩子成功实施了生活的资助,应该说,徐茂善举,已经对几个挣扎于贫困线上的苦孩子完美实施了灵魂的救赎。孩子们冷漠的心,因之注入了汩汩的热流:还是有好人在身边,还是有希望在人间。孩子们迷蒙的眼,由兹沁入了缕缕阳光:唯有知识,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之后,同样是领着同学开展义工服务活动去了黔江,在那里,徐茂又发现了10名贫困学童。他当即断然对他们予以资助。这样,他资助的孩子已有18名,资助的金额已逾2万元。在徐茂的影响下,徐茂有3名同学加入了“关爱行动”,他们纷纷捐助出自己的奖学金专门成立了专款专用的“爱心基金”,受资助的学生已经达到20名。
徐茂出名了。
记者竞相追踪,荣誉纷至沓来。徐茂其人其事,相继刊发于《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时报》、《重庆商报》、新华网、华龙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真实》栏目,对徐茂予以了专题报道。2009年7月18日,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以为题,以徐茂同学勤工俭学资助山区孩子的感人事迹为主线,多角度展现了徐茂同学贫而不困、自强不息、心怀社会、拼搏进取的高尚品质。他因之被评为重庆工商大学“2008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被该校莘莘学子誉为“工商丛飞”,同时被评为“重庆市第二届道德模范”。2009年,徐茂双喜临门,他不仅作为全国大学生代表光荣赴京,观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60华诞的大型阅兵式,而且,他更是一举斩获了“全国道德模范”的光荣称号,有幸成为了五千年礼仪之邦十三亿中国人民的道德楷模。
好人徐茂,阔步登至荣誉的巅峰。
掌声经久不息,鲜花层层相拥。
徐茂很平静。他平静地表白:“其实,我的力量很小很小,我只是希望尽我绵薄之力,能让这些孩子多买些铅笔,多买些好书,穿得暖些,吃得饱些。”
徐茂很谦逊。他谦逊地言说:“我能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很幸运,我只是重庆工商大学两万多名学子中极为普通的一员,重庆市三千万市民中极为渺小的一个。我只是有幸生长在了一个好的时代,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做得太少太少,人民却给了我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