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二 英雄感动中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孟祥斌
    一夜间,金华移动公司投资一笔不小的经费将城南桥上22个灯箱广告牌全部换上了孟祥斌的照片,上面写着:“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向英雄孟祥斌致敬。”城南桥头,那块全市最大的电子广告屏,伴着哀婉的音乐,日夜不断闪现着“沉痛哀悼英雄孟祥斌”、“向英雄孟祥斌致敬”等标语。知情人介绍,这个电子广告屏一天的广告费好几万元,这些天来,这位从未谋面的老板损失了好几十万。孟祥斌,已成为这座城市冬日里最深刻的记忆。

    英雄舍己救人的壮举在互联网上公布后,在广大网民中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孟祥斌”成为网上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短短几日,在百度搜索引擎粗略统计,已有19900余个网页热议孟祥斌事迹,2160多个网上论坛发帖51300余条,网络点击浏览超过240万次。

    “我们应该为英雄烛光守灵!”此帖一出,立即得到网友的积极响应。从孟祥斌牺牲的第二天夜晚开始,城南桥上,数百名网友和市民默默为英雄守灵,他们长久陪伴在英雄的遗像前,让英雄夜晚不再孤单。有的在孟祥斌跳江救人的地方点上蜡烛,跪地祭拜;有的来到江堤上,点燃蜡烛,捧在手心,对着江面为英雄祈祷;也有的将蜡烛放在特制的纸船上放入婺江,点点烛光映照水面,就像滔滔婺江哭红的眼睛,寄托着婺城人民对英雄的无尽哀悼和缅怀,仿佛在向人们轻声地诉说:有一位英雄,他曾经来过……

    来祭拜的人中,有很多人的名字,我们无法忘记——

    黄丽坤,浙江温州人,卖报为生。当他从报上得知孟祥斌纵身一跳化作永恒的事迹后,他的心灵震颤了,花了半个多月挣到的1000元钱,打车专程从温州赶来,凌晨2时许赶到了城南桥,在英雄的遗像前献上菊花,含泪一拜再拜,然后又匆匆乘车返回,要赶在天亮之前回到温州。因为他得知,当天的报纸上刊载了英雄舍身救人的事迹,他要在第一时间把报纸送到人们手中,让人们第一时间得知英雄的壮举。

    金华市民范广昆,出差归来准备打车回家,从交通广播电台得知孟祥斌救人的消息后,立即让司机调转车头,买了一个大花圈放到城南桥上,默默地祭拜英雄。此后几天,每天下班后,他都会专程绕道20多公里过来祭拜英雄,寄托哀思。站在城南桥上,范广昆经常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他在思考人之本性,在思考道德的力量,在思考英雄带给这个社会深刻的启示。

    哽咽无声,泪流无声,刻骨伤痛怎能用语言表达,又怎能用语言描述。

    城南桥上,婺江两岸,800多个花圈延绵数里,上万朵黄菊竞相绽放,3万多名民众自发前往吊唁祭奠,千余军民手捧蜡烛为烈士守灵……

    保安陈斌,在孟祥斌牺牲当天就一直在城南桥上维持秩序,为英雄募捐,当天他向领导请假时,得到的答复是:“英雄牺牲的地方,就是你们工作的岗位。”

    熙熙攘攘的人流,有抱着婴儿的母亲,有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有路过的三轮车夫,人们争先恐后地把钱塞进捐款箱却无人留名,多则数千,少则几元,挤不进人群的群众干脆把捐款直接塞进军人的口袋……

    有一对年轻情侣,把百元钞票折成纸鹤捐出;一名小学生,砸开储钱罐,把几十个一元硬币送到了桥上;一名靠蹬三轮车谋生的中年男子来到现场,他摸遍全身没有找到钱,最后从三轮车座位下藏着的钱袋里找出10元钱,投进募捐箱。

    还有一名年轻的三轮车夫,一连几天都到城南桥上参加纪念活动,他对自己曾经收下的5元车费一直愧疚不已。就在孟祥斌牺牲后几个小时,他在市区被一名老伯拦下,递给他5元钱,托他帮忙送一个花圈到城南桥上。这位车夫看到花圈上写着“解放军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金华一市民”,当时很是奇怪,这位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一二 英雄感动中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孟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