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 英雄感动中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孟祥斌
行李直接到演练场报到,投入到紧张的综合演练中。
这就是孟祥斌,在他的人生信条里,永远清楚地排列着大爱与小爱、国家与小家、他人与个人的序列,十米高桥上奋不顾身的惊人一跳,看似偶然,却是他肩负责任的必然选择。滔滔婺江,日夜不息地向前奔流,它流传着孟祥斌每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进大海,流进汪洋,流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谈及英雄的生前岁月,追溯英雄深厚的道德积淀。当目光转向婺江城南桥时,又会感受到因英雄壮举而演绎的更多的故事。
城南桥上,英雄并不孤单
风萧萧兮,婺水寒;英雄一跳兮,不复返!
英雄长眠婺江,奔流不息的江面很快恢复了平静。古老的婺江呀,你可知道,你带走了一个英雄年轻的生命,留给婺城人民的却是流淌不尽的眷念与哀思,你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当今的繁荣,也见证了英雄舍己救人的悲壮。
孟祥斌的牺牲,感动了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感动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古桥为之垂泪,婺江为之呜咽,就连晴朗数日的天空也变得阴沉,整座婺城沉浸在悲痛之中。
心灵一旦受到震撼,灵魂一旦得到净化,就会迸发出无限激情和感动。孟祥斌纵身一跳的瞬间定格于目击者的泪眸,英雄朴实的话语烙在市民的心中,感动化作波澜,理性催生行动。在孟祥斌牺牲的城南桥上,涌动着有史以来最为拥挤的人流,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自发用各种方式哀悼、追忆英雄。古老的城南桥,变成了一个祭拜英雄的露天灵堂。
孟祥斌牺牲几小时之后,有人在城南桥上拉起“沉痛悼念英雄孟祥斌”的横幅,有人送来了花圈,挽联上写着“送给舍己救人的解放军英雄”,落款是五个蚊蝇小字:金华一市民。数百只花圈绵延数里,数千朵菊花绽放婺江两岸,让这个不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却绽放着满眼的金黄。
经过的人停住了脚步,来往的车辆放慢了速度,还有许多人专程赶到城南桥上祭拜英雄。他们向着婺江深情张望,向着英雄纵身一跳的地方鞠躬……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市民闻讯赶来,越来越多的花圈,摆满了桥两侧人行道,一直延伸到了江边。
12月1日,仍是孟祥斌所在部队轮休的日子,数百名官兵一大早就抬着英雄穿着新军装的遗像来到城南桥,把遗像固定在他纵身跃江的桥栏上。照片上的孟祥斌身着新式军装、佩戴着中尉军衔,精神的板寸短发,目光炯炯,英气逼人、帅气夺目。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妈凑上前去,抚摸着孟祥斌的遗像,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个不停:“斌斌,多好的孩子,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太可惜了!”
官兵戴着黑纱,他们一个一个把手中的菊花摆放到孟祥斌的遗像面前,然后排成整齐的队伍,用尽全身力气齐声高喊:“孟祥斌,我们看你来了!”势如雷霆,气吞山河。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钢铁般的革命军人,他们伤心至极,眼中却没有眼泪,他们刚毅的眼神向着孟祥斌牺牲的婺江眺望,他们用军人独特的方式祭拜英雄,送别战友,婺城上空回荡着壮烈和豪迈。
城南桥,因为英雄孟祥斌而成为这座城市的焦点,感动在这里像电波一样迅速扩散,冲破城市的边缘,弥漫在城市的上空。成百上千的市民在城南桥上排起了长龙,他们手捧黄菊花,逐一走到孟祥斌的遗像前,敬上菊花,鞠躬致哀。人潮中,有古稀之年的老者,也有蹒跚学步的孩童,有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也有衣着朴素的打工者,有英雄的山东老乡,有结伴而来的年轻情侣,也有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
英雄,让这个城市彻夜不眠;壮举,拨动着这个寒冬温暖的琴弦。古老的婺城不再平静,每个角落都传颂着英雄的壮举,每个人都在念叨着一个令人垂泪的名字——孟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