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 灿如阳光——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卢加胜
分钱,那都是一种力量。这或许可以算做必然性之一吧。
后来有了妻子,他就常跟妻子说:我们吃干饭,也不能看着别人家喝稀饭。妻子很赞同他的想法。
其实,妻子也是一个很节俭很要强的人。结婚后,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家庭开销加大。为了贴补家用,孩子刚满5个月,妻子就外出打工了。为了从工资中多省一点,妻子每天早饭是馒头和白开水,连碗5毛钱的稀饭都舍不得买。如今妻子带着孩子临时住在师部照顾的家属房里准备办随军,每天早上把孩子往幼儿园一送,自己就出去打零工。或是到药店帮人家卖药,或是到肯德基店做钟点工,到水饺店当服务员……结婚4年,卢加胜没给妻子买过几套像样的新衣服,送妻子最贵的礼物是一个900元的结婚戒指。但妻子还是赞同他。
就在我采访他的那天上午,部队组织给南方旱灾区捐款,数额没有规定,捐多少都行,他就跟妻子商量了一下。他说,你看别人水都没得喝的,我们捐点钱给别人买几瓶水吧。妻子说,好啊。他说,因为要给父母寄一点,小孩子要用一点,那我们这个月就吃差一点吧,原来小孩一天喝一次牛奶,现在改成两天喝一次也可以嘛,我们就捐个“110”吧。妻子说,好吧。他就又捐了1100元。
妻子总是赞同他,因为在妻子心目中,他是个好丈夫,也是个了不起的军人,嫁给这样一个军人,她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后,几位军委首长分别接见了他。军委首长关心他,总是会这样说:“有什么困难可以跟组织上说……”
他也总是这样回答:“首长,我没有困难!”
“我才30多岁,有什么困难,什么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干出来!”这是他后来跟我说的话。我想,这或许可以算是他15年军旅生涯的另一种注解吧!
卢加胜出名以后,不断的有人这样问他:“同是见义勇为,人家都立功受奖了,你除了几道伤疤,一无所获,难道一点都不后悔?”后来,妻子也问他同样的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妻子:“你现在幸福吗?”妻子说:“幸福。”他说:“我也幸福。”
其实感知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并非人人都有的能力。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在部队做出如此斐然的成就,自然会有他不同寻常的努力和天赋。但我觉得他最重要的天赋,就是他感知幸福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他总是积极的、快乐的。
卢加胜不但专业技术好,军事素质也好。他在连里跑5公里,跑障碍射击,基本上不用训练,拉出来就能跑,而且他打着大旗跑,跑在全排最前面,只要能跟上他,跑下来绝对是优秀。
妻子陶英说,有两种事卢加胜是非管不可的。一个是看到别人痛苦难受的事,他是必管的;还有就是看到无理和不平的事,他也是必管的。
一次在东莞到惠州的长途汽车上,几个彪形大汉半路拦车,以查票为名上车敲诈勒索乘客。全车的人都噤若寒蝉,甘愿交点钱自保平安,坐在车厢尾部的他却站起来质问道:“你们凭什么查票?你们有工作证吗?”那些人毕竟做贼心虚,见有人干涉也就骂骂咧咧地下车走了。有人好心提醒他,驾驶员都不管,你何必得罪人?有人还庆幸说:“还好,就拿了我20块钱,花钱免灾啦。”卢加胜说:“要是我们大家都站起来一声吼,看他们还敢不敢!”
他很赞赏与歹徒搏斗英勇牺牲的杭州22岁的大学生杨济源说的那句话:“男人可以没有才,可以没有钱,但是不能没有责任。”他说像这样的人要多一些,社会风气肯定会好起来!
他说他很想发出一种倡议:当一个人伸张正义的时候,全社会都要站出来帮助他!他说:“为什么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会有那么多人牺牲,他们本来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