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 世间最朴素的笑容——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敏
一天,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学校,找来三个小学生,这三个孩子互不相识。教育家拿出一个瓶子,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小孩子,让他们拿着绳头,先后把铅锤放进瓶子里。他对孩子们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三个小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然后,他开始朝瓶子里灌水,一边灌一边对孩子们喊:“快,危险!快上来,一……二……”三个孩子中的一个女孩儿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教育家刚数到三,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教育家惊讶地问那个女孩儿,刚刚对同伴说了什么,女孩儿告诉了他。教育学家很欣喜地说,他走遍许多国家,这个试验从来没成功过,为了抢着把铅锤拉出来,孩子们往往争抢,结果铅锤卡在瓶口,一个都不能出来;唯独这一次,孩子们成功地把铅锤拉了出来。
我和这位年轻的教师探讨这个故事。她要给孩子们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故事结尾,那个指导同伴拉铅锤的女孩儿对教育家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在教育家看来,孩子是有智慧的,所以他惊讶。
到底是智慧问题还是道德问题?我和这位年轻老师探讨这个故事的含义。
面对危险,你有智慧吗?多数人会下意识地说没有。那么你有勇气吗?多数人会下意识地说有。中国人自古把智勇双全的人视为英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离英雄是有距离的。你无法要求每一个人都是智勇双全的,特别是在面对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勇者争先,勇气压倒了智慧,下意识的举动往往成就了义勇之举。故事中的小女孩儿,交给同伴方法,是急切之下有了勇气,这种勇气使人临危不惧,变成了智慧。
这就是德行的潜在力量。人人自私,势必你争我抢,把一场逃生变成了自杀;人人畏惧,则畏葸不前,必然导致形势纷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和王敏谈到当时的情景,她淡淡一笑,说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想救出在危险中的孩子们。她当时被掉下的碎砖烂瓦砸伤了,晕厥在瓦砾中,还护着那两个孩子。
说到那场地震,说到自己的教师同行,王敏充满着感动:是啊,经历了这么大的一次灾难,有多少灾区的老师再也不能登上他们心爱的讲台,再也不能与亲人团聚欢笑;特别是在四川重灾区,无数英雄老师为了抢救学生英勇牺牲。在生死关头,他们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与他们相比,我只是受了一点伤,我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
这个弱小的女子,说到那一刻,自己很平淡,但是却让听者动容:
“我是胆小的人,在家里提一桶水都吃力,白天一个人也不敢在山林里走路,地震那一刻,是学生一声声‘老师,老师’的呼喊,唤起了我的勇气,给了我力量,让我一下子冲进随时可能垮塌的教学楼,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冲了出来。”
是的,在那一刻,她有了超然的勇气,这勇气使她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勇者之举,却更显示了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是渗透在她平凡的人生之中的,来源于女人天生的母爱,来源于长期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师生感情,来源于教师职业赋予她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把“老师”这一神圣的称号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王敏——
一个普通的教师,一个年轻的“80后”——对于“道德”二字最朴实最形象的注释。
2009年,王敏获得了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授予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介绍到这位矮小瘦弱的年轻女教师时,台下掌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