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四 他有一个幸运的理由——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国允
头砸下去失去了准头,砸到了左手的五指,虽然戴着一副手套,还是把手指砸得血肉模糊。

    但一切都出乎包工头的预料,这个长得虽然瘦小的青年,却有着扎扎实实的高中文化底子和一个聪明的脑袋,他边学边干,还善于逐磨,渐渐地,包工头对他刮目相看了。一年之后,他竟然挣到了六十多个同乡中的最高工资,即每天5块钱。这也着实让他骄傲了一把。到了后来,还让他当上了木工班的班长。

    年底,他买了一块上海表,又穿上在商场买的一套便宜西装,风风光光地回家过年去了。

    在回家的一路上,他想入非非,他的梦想是能当个万元户,在家乡盖上五间大瓦房,再娶上一个媳妇,对了,还得买上一辆嘉陵牌摩托车,这是“三十亩田一头牛”的热炕头日子,不,比那还要好些,毕竟那辆摩托车能带着他飞来飞去……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的梦境。

    过罢年从家里出来,老板说,这回咱们不去北京了,到银川去,贺兰山下,那里的钱好挣。老板还要他组织村里六七个工人,由他带领,到宁夏去。

    有谁知道,这是他新挫折的开始。

    为了节省劳力,他们六七个人要干十多个人的活计,起早贪黑十多个小时,既没有什么好吃的,活又特别累,再加上水硬风硬沙尘大,个个都水土不服。有好几次周国允都累趴下了,到医务室打完青霉素和吊针,就自个儿蹲在台阶上痛哭,哭了好一阵子,心中的委屈哭出来了,再去干活。

    熬了一年,工资少得可怜,竟然没几个钱可以往家里寄。

    他以为下一年可以好些,苦尽能够甜来,谁知第二年才是他的危难时期。

    原来的施工队长承包了一项更大的工程,要参建一个30万吨的水泥厂,于是他找周国允谈,要他从家乡组织50多名工人,分包水泥厂一部分工程。

    周国允如数调来了家乡的“子弟兵”。

    其实,包工头因为想省钱,原先十几个人的活计只让他招工六七人,现在起码是上百人的活计,却只叫他组织五六十个人,明显地是想让他们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

    但是,在这个时候,周国允还有些懵懂,他只想把活干好,早日完成任务,并没有想到会有其他的事情发生。

    谁知,包工头与甲方在价格上没有谈拢,再加上其他原因,一气之下,决定不干了,连招呼都没打,就将周国允的50多个人撂在了贺兰山下。

    这些家乡出来的工人只认得周国允,于是向他要账,问他要钱。是啊,既然没活干,那你周国允起码得付给这几十个工人路费钱啊!如果再好一点,误工的这些天也得付一些工资吧?

    可是他周国允找谁要去?

    被逼得要再次哭出来的周国允站在风地里想了又想,结果他竟然朝甲方的经理室走去。

    “我们的老板走了,你说怎么办?如果你们真心实意还想建水泥厂,那最好能给我一个机会,由我来承包!”

    在试工的几天里,甲方经理对这帮河南民工有了一个好的印象,他想这也的确是个办法,但既然这帮子河南民工想干,那出牌权就掌握在他的手里了。

    经理说:“那好吧!我同意,不过,有了以前的教训,我们的条件就要更加严格了。第一,我们还是按原来的价格,你们干就干,不干就算了;第二,没干活不能先给你们钱,前期费用由你自己想办法。”

    周国允说:“第一个条件我同意,工钱少一些我们也干,但是第二点我不同意,你连个基本工资也不给,我们在这里干活,起码得吃饭吧?我又没钱给他们,没有饭钱,我们怎么在这里继续干下去?”

    “那我不管,你们如果完成任务很好,最后的钱我是不会亏欠你们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二四 他有一个幸运的理由——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国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