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七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
    有这样一个人,他27年如一日,在邮政服务(投递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着。

    他很普通,他从事的工作也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就是按门牌号码送信、送东西,每天将不知是谁从遥远的别处寄来的邮件、包裹交到那人指定的某人手中。

    送到就算完事!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简单的工作,他硬是用27年的光阴,做出了不平凡、不简单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领导的高度赞誉。

    有心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27年间,他行程超过35万公里,投送各类邮件1700余万件,而且无一差错。35万公里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绕地球行走近9圈。1700万又是个什么概念?你尝试着从“1”一直往上数,即使你再有耐心,用不了多久你也会明白……

    他,就是被誉为“边城信使”的新疆乌鲁木齐市邮政速递局维吾尔族投递员艾克拜尔·依明。

    他,27年始终以诚信为本的敬业精神履行着邮政服务的庄严承诺,始终以火一般的热情、水滴石穿的耐心与执着为每一封邮件寻找着自己的主人。

    他,27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

    他,27年以自己辛勤的付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初涉人世遍尝艰辛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

    1958年5月,艾克拜尔·依明在乌鲁木齐市的一户普通居民家里出生,虽然小时候家里生活很窘迫,但在记忆中却是甜蜜的,因为当时他拥有着一个完整的家,有深爱着他的父母,有成天一起打闹嬉戏的哥哥、妹妹和弟弟。

    在艾克拜尔·依明的印象中,父亲依明·吐尔迪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严谨、十分正直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恶习,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格外的严厉。如果哪天孩子们旷了课,或是作业没做好、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管是老师带话还是同学们嘴巴长,只要传到父亲耳里,孩子们就肯定要挨一顿狠打。艾克拜尔·依明发自内心的害怕父亲,但他也同样是发自内心的佩服父亲,佩服父亲的心灵手巧。父亲是一个木匠,由于手艺好,常常是东家请完西家请,到处受人尊重,整天忙个不停。艾克拜尔·依明从小就发誓,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向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时间悄无声息地一天天流逝,艾克拜尔·依明也从乌鲁木齐市三十二小学毕业,升入十四中开始念中学。记忆中,童年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无忧无虑,但也是那样的短暂。

    1971年,仿佛一个晴空霹雳,刚刚13岁的艾克拜尔·依明突然就没了父亲。

    1971年的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挖防空洞,每个单位都分到了任务,在邮局工作的艾克拜尔·依明的母亲吐尔逊·汗按照领导的意思,防空洞挖好以后请来了丈夫这个“外援”,给防空洞搭架子。这样简单的活计,对于依明·吐尔迪这个“老木匠”来说确实是小菜一碟。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有想到,简直就是鬼使神差,搭架子的时候,依明·吐尔迪竟然从13米高的架子上摔了下去。被送进医院时,依明·吐尔迪已经停止了呼吸。

    意外就这样发生了,艾克拜尔·依明就这样没有了父亲。这意味着,吃饭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玩耍的时候,身边再也没有父亲那或严厉或慈祥的目光注视了,再也见不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了,再也听不到他那亲切的声音了。少的当然还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没有了父亲,家里一下子少了根顶梁的柱子,一下子断了生活的主要来源。

    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

    那是艾克拜尔·依明记忆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二七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