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七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
最灰暗的一段时光,连着好几天,别说笑,连话都没有心情讲,整天忧心忡忡的,为悲痛欲绝的母亲担心,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担心,也为自己担心,生怕一不留神,自己的家就没了。

    幸好,吐尔逊·汗很快就从孩子们的脸上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她抹干眼泪,脸上甚至挤出了笑,尝试着恢复正常的生活。每天天不亮便早早地起床,做好饭,等孩子们吃过上学走了、收拾好碗筷以后才急急忙忙赶去上班;下班回到家,她做好饭,孩子们吃完没有半分钟闲息她便要求他们做作业,然后自己洗碗、洗衣服,像以前一样做各种各样的家务。孩子们作业写完,即使再晚她也要一一检查,行使以前父亲的职责。不过,她检查作业比起父亲还要细心、还要严厉,发现了问题一定要改对了才罢休,哪怕是字写得难看了一点也不放过!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轨道!可是,她真的能够忘记自己的痛苦吗?艾克拜尔·依明曾好几次看见母亲一个人默默地垂泪,但是在孩子们面前,她始终是一个坚强的母亲;在外人面前,她始终是一个坚强的女性。

    那段时间,艾克拜尔·依明一下子就变得懂事了许多。母亲的话,以前不愿听的现在也都听了,而且听了以后字字句句全都记在了心里。

    即使艰难,时间依然过得飞快。很快,艾克拜尔·依明便初中毕业了。这时候,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是继续上学还是开始工作?当时,他的妹妹和弟弟都还在读书,而哥哥为了帮助母亲撑持这个穷得掉底的家、供弟妹们上学已经主动放弃了学业。他当然想上学,他当然舍不得学校、舍不得那些爱他的老师和同学、舍不得那些朋友。可是,他又很清楚,如果自己继续上下去,这个家是绝对供不起的。虽然母亲没有半句怨言,没有发过一声牢骚,可她那越发瘦削的脸、那越皱越紧的眉头已经说明了一切。

    主意打定,艾克拜尔·依明主动告诉母亲,自己对上学一点兴趣也没有。他想工作、他要赚钱。饱经沧桑的母亲当然明白他的心思,可是,不论她怎么说、怎么劝,甚至是骂,艾克拜尔·依明已经铁了心。他甚至找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建筑公司,“叔叔”、“师傅”的一通乱喊,又是一番央求、死磨硬缠,最终,他留下了,幸运地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一名小工。

    艾克拜尔·依明的工作是和泥、担灰、卸砖码砖一类的杂活,活很累,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工资高,只要你舍得下力气,干得多,拿的就多。没几个月,艾克拜尔·依明每个月的收入就能稳定在100元左右。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个大数目,基本上是母亲工资的两倍了。

    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强壮了艾克拜尔·依明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磨炼了他吃苦耐劳、沉默寡言的坚强意志。

    立足本职丰富内涵执着诚信为民服务

    1983年注定是艾克拜尔·依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艾克拜尔·依明已经25岁,已经是一个英俊、稳重、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大小伙子了,走到哪都讨人喜欢。同样也是这一年,艾克拜尔·依明的母亲吐尔逊·汗退休了。

    按照当时的政策,吐尔逊·汗退休后可以由一个子女顶替她的工作。而当时,艾克拜尔·依明的妹妹还在新疆大学读书,弟弟也没有毕业,最适合顶替她工作的正是艾克拜尔·依明。虽然艾克拜尔·依明在建筑公司干得不错,收入也高,但那毕竟只是一个临时工,不如到邮局工作稳定、保险。

    在母亲的百般劝说下,艾克拜尔·依明满怀自豪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成为了乌鲁木齐市邮政投递局胜利路支局一名光荣的人民邮递员。

    千百年来,邮政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邮政投递员更被人们誉为“鸿雁”、“信使”,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二七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