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鸭绿江畔的好人老郑——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郑仁东
子与垃圾一起扔进了垃圾箱。
发现20万元巨款丢失后,老板和司机急忙驱车赶回垃圾箱寻找,发现装钱的包装袋已不见了。他们又赶到处理垃圾的同兴垃圾处理站寻找,也没见踪影。几经周折,他们才与正在寻找失主的一经街边防派出所取得了联系。
在派出所收到了失而复得的20万元巨款,从民警口中得知是一位保洁员拾金不昧,老板连连称谢。并从现款中抽出两千元交到民警手中,请民警转交给好心的保洁员作为慰问金。
3月24日上午,民警将老郑请到一经街边防派出所,将失主请求代为转送的两千元慰问金交给他,老郑接过钱,想了想,又要把钱交还给民警。
“你把这钱收下吧,这是失主真心实意感谢你送的慰问金。”民警说。
“这钱不是属于我的,我花起来心里不安。”老郑真诚地说,“现在我自已还能挣钱,失主赠送的这两千元钱,请你们代我捐给希望工程吧!”
但民警没有代收老郑的捐款,而是又把钱交给他,让他想好了再做决定。
老郑主意已定。回到家里,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从纺织厂退休的老伴陈金林,老伴也支持他,他们都觉得做好事不为回报,只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老郑的家虽然贫困,却是和谐之家,结婚三十多年,两口子互敬互爱互相搀扶着克服了许多苦难。老郑在五一八内燃机配件厂当钳工时,老伴在纺织厂四班三运转,且离家远,他就承担起全部家务活。积劳成疾的老郑得高血压,高压常升到200mmhg,眩晕难以坚持正常上班,老伴就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五年前,老郑因病从工厂买断工龄回家,每年要自己交四千多元养老保险,儿子在工厂打工工资要攒着结婚用,全家生活主要靠着老伴陈金林的九百多元退休金打点,过惯了节衣缩食的日子。老郑血压高每天只吃几元钱一瓶的降压药。夏天在江滨保洁,酷暑难耐也舍不得买雪糕吃;老伴每天跑几趟菜市场,只为买点便宜菜……
但为了孩子学习,他们却肯于付出。儿子没能上大学却喜欢学习,想买一台电脑,老两口一合计,借钱给儿子买了一台组装的电脑。为此,他们连续还了三年债……
老郑打听了,两千元捐给希望工程可以保证10名贫困家庭的小学生一年的学业。自己得的这慰问金捐给希望工程,值得!
老郑向同事询问,大家都不知道希望工程办公室在哪儿。他就叫儿子在网上查,终于查到了。有了地址,这个几十年从未因事请过假的老实人破例向班长请了一个小时假,专程到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
接待老郑的团市委学少部的工作人员看看他的穿戴好像生活一般,却要捐出两千元,婉言劝他说:“为希望工程捐款要量力而行,工薪阶层不必一次捐这么多……”
“我和家里商量好了,捐两千!”老郑执意全捐。团市委的工作人员被这位憨实的老同志对希望工程的热情感动,不再劝他,给他开了张捐款收据,真挚感谢他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与资助。
走出团市委,老郑那黑红的脸膛上闪灼着惬意的微笑……
美丽的心灵激起股股热浪
老郑向希望工程捐款是自己悄悄前往的,回到岗位上对同事们也是守口如瓶,却还是被追踪采访的《鸭绿江晚报》记者李军翰把他捐款的经过给“抠”了出来,并迅速在报端披露。
恰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月20日,省、市传媒将郑仁东拾金不昧的事迹报道后,很快就成为丹东市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人们对老郑的高尚行为表示由衷的钦佩,许多市民自叹不如。有人说:“老郑是好人啊,在他身上看到了丹东城市精神。”有人则坦言:“扪心自问一下,假如我捡到那20万,未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