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九 鸭绿江畔的好人老郑——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郑仁东
像老郑那样。”

    网友“南海”发帖:“我最相信一句话,世上还是好人多。人家能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报警,也许换了别人,肯定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是报警还是自己留着,一个清洁工人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令人敬佩……”

    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说:“务实、求美、自强、超越,郑仁东拾金不昧的行为成为践行丹东城市精神的一个典范。他求美,因为他心灵美,而对垃圾箱内的20万元现金,在没人知晓的情况下交警方,美得真实;他自强,虽然老郑是一名街头保洁员,但他不为意外之财所动,更靠自己辛苦的双手挣钱,给人们启迪。”

    网友“悦宁妈妈”说:“真是好人呀,若是我捡到了,我得好好思考一下,到底怎么处理。”

    网友“源泉”说:“对失主说两句,应该让好心人有好报。”

    网友“轨道之网”是辽F90980值班司机,他在报上读到老郑的事迹后,专门到报社将一张百元现钞交给记者,请转交给老郑,他说:“我就想让好人能有好报,虽然我也是工薪族,但这点钱能代表我的心意。”

    3月24日晚八点左右,一名出租司机给《鸭绿江晚报》记者打电话反映,一辆车牌为辽BL2913的黑色轿车在金地广场附近,将一名骑自行车的人撞飞后逃逸。他马上开车追赶肇事车辆,并将配合民警取证。这位司机对记者说:“若在以前,我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郑仁东的事迹感染了我……我也要做个像老郑一样的好人。”

    郑仁东,一个普通环卫工,因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善事,引起了丹东市民的强烈反响,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好人老郑”。在老郑身上人们看到了人性中的闪光点。作为这个城市的领导,丹东市委书记薛恒从老郑的事迹中看到了他的范本意义,他在批示中写道:“老郑的事迹十分感人,应广为宣传;它代表我们这个美丽城市中美丽的丹东人,美丽的心灵!”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在民间不断传承,一代代相袭弘扬着一种淳朴、和谐、诚信的社会风尚。“拾金不昧”最早源于《后汉书·乐羊子妻》:“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至清人吴炽昌的《客窗闲话·义丐》中“拾金不昧”已演为成语:“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千百年来,“拾金不昧”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道德良知藏之于民。而今在郑仁东的身上又闪耀出新的光彩,浸润着丹东市民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不断冲击下,谁都不愿道德渐行渐远,能有人坚守道德的本真,是城市希望的所在。所以,当草根道德显示出力量,人们发现一种淳朴为人的品格真金时,就特别珍惜并重视其示范意义。《鸭绿江晚报》就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召开了由作家、教授、文化学者等各方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探讨老郑善举的现实意义。

    《丹东日报》自3月31日起,连续发表了《感动过后……》、《君子以自强不息》、《让道德之光发扬光大》等五篇文章学习郑仁东弘扬城市精神的评论。评论认为:“捡到20万元,在需要钱的郑仁东心中,只有一个简单的信念: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他的高尚之举,是对丹东‘务实、求美、自强、超越’这一城市精神的最好诠释。”为此评论者希望,拥有郑仁东这种“美丽的心灵”的好人、丹东人多起来,让美丽的边境城市同时拥有外在美与内在美,成为海内外人们心中最美的城市。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花逢春报发生。”像老郑这样具有美好心灵的丹东人,将会催开鸭绿江畔更多最美的文明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二九 鸭绿江畔的好人老郑——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郑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