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一 诚信如此朴素而美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陈美丽
,全部落在了王云林和陈美丽这对年轻夫妇的肩上。

    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而面对家庭接踵而来的变故和更加沉重的债务,陈美丽和王云林夫妻俩却恩爱依旧,相濡以沫。他们许下齐心经营小康之家的约定,他们在勤劳中过着清贫而幸福的生活,不让外人对自己有怜惜之感,对未来,他们满怀坚定的守望。

    为此,王云林日夜辛劳,耕种农田和搞三轮车客运两不误。陈美丽用心抚养女儿,帮助婆婆料理好家,照管好智障的小叔子。两三年下来,他们还掉了家庭所欠的部分债务。2006年,王云林决定借钱买一辆农用车,运输和经营兼顾,陈美丽欣然赞同。在他们心里,只等还清债务,眼前的幸福生活就指日可待了。

    然而,眼前的现实对陈美丽而言,却是如此残酷。丈夫王云林的猝然离去,将她心中所有的期待,顷刻间击得粉碎,她要面对的一切如此苦涩:一座简陋得有些破败的灰砖黑瓦平房里,有因白发人送黑发人而悲伤欲绝的婆婆,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智障小叔子,大的才7岁、小的仅5个月大的一双女儿。更为沉重的是,她要面对家里欠下的债!在陈美丽的理解里,丈夫王云林的离去,就意味着这所有的一切将承担在自己的肩上。

    “这个女人的坚强,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宗儒村村民这样评价当时正承受着丧夫之痛的陈美丽。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陈美丽的精神几近崩溃,但她却在神情恍惚的状态里,顽强而有序地料理着丈夫的后事。她心中的伤最深、痛最重,但她却强忍悲痛,抚慰悲伤的婆婆,照顾好女儿,安顿好智障的小叔子。

    陈美丽,接替丈夫,开始成为这个风雨飘摇农家的物质与精神支柱。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年轻乡村妇女,面对夫亡家破的现实,内心里坚定而纯贞——夫妻本是同林鸟,只求来生修双飞!

    刚刚料理完丈夫的后事,丧夫之痛依然锥心的陈美丽,开始静静思考家里家外的事务,开始设法来维持这个家。

    此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丈夫生前借的债务。那些年里,王云林向别人借钱,一般不会告诉陈美丽,怕她担心。陈美丽唯一知道的,就是丈夫王云林在购买农用车时,向镇里农村信用联社借的一笔8000元贷款。其他的旧账新债,究竟有多少?借了哪些人的钱?欠了哪些人的债?陈美丽一概不知。她只知道,丈夫借了别人的钱,家里欠了债。

    “这么多年来,云林心里最怕的,就是欠别人的钱,他最想的,就是尽快还清欠别人的那些债。”陈美丽说,欠了别人的钱就得还,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还清丈夫王云林借的别人的钱,让他心无牵挂地走。“也要让自己和女儿将来抬得起头做人,不被别人指指点点。”在陈美丽心里,及时清理和偿还丈夫所借债务之事很重要,这既关系到对死者灵魂的告慰,也关系到对生者尊严的维系。

    陈美丽向婆婆讲出了心中所想。“老公留下一笔糊涂账,可我不能装糊涂!”陈美丽还说,主动告诉别人,丈夫王云林借的钱她一定会还,与其等别人找上门来要债,那无论在人情上还是在道理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不管何时能把钱还给别人,首先要告诉别人,丈夫王云林生前借他们的钱,她认账来还,这样才能让人家放心。

    “我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能让别人吃亏。”婆婆坚定地支持儿媳陈美丽的想法。

    “手上没有钱来还债,但我要知道云林借了、欠了哪些人的钱,我会告诉他们我慢慢来还。”在丈夫去世后第6天的中午,陈美丽怀抱着小女儿,找到了刚刚从村小学教完学回家的黄诗平老师。黄诗平是宗儒村德高望重的文化人,是村里两代人的老师,也是陈美丽和王云林的启蒙老师,又是他们的邻居。陈美丽告诉黄老师,想让他帮写一张还债的通告,贴在自己的门口。

    “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三一 诚信如此朴素而美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