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 为了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施华山
家庭转悲为喜的故事。
一面锦旗谢英雄,一封书信表谢意。施华山收到了难以计数的锦旗和感谢信,那是被拐卖、拐骗女子和家人情真意切的言辞,字字句句融含着道不尽的无限感激。然而,施华山却从不将这些锦旗挂起,从不把这些书信示人,甚至有被解救女子在组成幸福家庭,出于万般感激请他前往喝喜酒时,他也善意回绝。
自古英雄多寂寞。电视里,频频出现施华山的威武身影。报纸上,时常刊发施华山的传奇故事。人们印象中,施华山总与鲜花相伴、时常掌声相迎,屡有记者追访。然而,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一年大部分时间里,他总是孤独前行在边远山区的小路上,时常行走在不与外界相闻的乡村里。
施华山说,他只能做个寂寞的英雄。因为,他不希望由于自己的出现,而使得这些女子曾被拐卖的历史为外人所知。他担心,不经意的张扬,就有可能让这些女子内心的创伤难愈。施华山真心希望的,就是这些苦难女子脱离苦海后,能平静地开始新的生活。
为此,对于每一个被解救女子那段惊心动魄的解救往事,施华山要让它永远尘封。
矢志不移直到打不动为止
年复一年,施华山奔走在打拐路上。这是一条危险而艰辛的路,每一次解救行动,几乎都暗伏着无法预料的危机,充满着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更是一条孤独而悲壮的路,每一次解救行动,几乎都要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披星戴月、风餐露宿。
亲朋好友曾经问他,什么时候停下打拐远征的脚步。施华山深知,这些关切的询问,是出于对他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考虑的善意劝退,朋友担忧,他这样常年辛劳,会把身体拖垮,家人担忧,他这样长期行走在打拐路上,担心哪天有什么不测。
有感情真挚的朋友对他说,“华山,这么多年来,你舍小家顾大家,一次次舍生忘死,身上伤痕道道,要想想今后打不动拐的时候了,你要见好就收啊!”在施华山内心里,从不曾有过什么见好就收的念头,但却产生过想将打拐行动停歇几年的想法。
然而,面对严峻的现实,施华山如何停歇得下来!几乎每天,他都要接到从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寄来的信件,发来的电子邮件,还有不远千里慕名来到贵溪市找他的人。除了同行向他请教打拐经验的,绝大部分是向他求助的,请求他出征解救被拐卖的女子、被拐卖的儿童。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被拐、被骗的现象也日渐增多,花样翻新,像传销组织的坑蒙拐骗,网络聊天的交友陷阱,都是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骗人者和被骗者的年龄、身份和性别也趋于复杂,不再是单一的拐卖妇女、儿童。
施华山把打拐看成是一场战斗,而自己就是一位整装待发的战士。多少年了,施华山的时间概念里从来没有节假日,多少次,风霜雪雨的日子,他依然行进在打拐途中。多少回,万家灯火团圆时,他依然远在他乡的征途上。
这是新近发生在2010年春节期间的一次解救行动。2月22日,大年初九,家家户户仍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而贵溪市洪塘镇红山村村民徐益占却愁容满面,心急如焚。这天上午,他慌慌张张来到流口镇派出所,向施华山求援。原来,徐益占在贵溪市洪塘中学读书的15岁女儿徐丹,一夜未归,经向她同学了解及查看QQ聊天记录得知,徐丹通过QQ在网上认识了江西省赣州市一男子周某,因轻信网友周某的花言巧语,于2月21日突然不辞而别离家,前去会网友周某。发现女儿被骗至江西省赣州市,徐益占全家人万分焦急,忧心忡忡。
接到徐家人的报案后,施华山分析了案情,部署解救方案,并火速行动。当天下午14时许,施华山亲自驾车,带着徐丹的父亲、伯伯和舅舅,以及辖区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启程赶赴赣州市。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