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 为了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施华山
州属山区地形,500多公里路程行驶了6个多钟头,到达赣州时已是当晚21时许。第二天一早,施华山就和当地警方取得联系,展开秘密侦查,查明了男子周某系赣州市上犹县一无业人员的真实身份,并对其所在的位置进行了监测,确定了周某在上犹县黄埠镇一带。
2月24日上午,施华山和赣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一道,来到上犹县公安局黄埠派出所。接到案情通报后,黄埠派出所立即安排民警协助施华山在辖区内展开排查。当日下午5时许,民警在黄埠镇黄沙村卫生所将正在陪父亲看病的周某抓获,并成功将徐丹救出。
等施华山将这位被网友诱骗到赣南山区的少女解救回来时,已是元宵节的前两天了。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元宵这个年才算过完。而施华山在春节期间却没有停歇,连陪同家人好好过个完整的年也成了一种奢望。
在施华山工作台前,解救行动计划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他把被拐卖的苦难女子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把一个个破碎家庭的苦痛当成自己的痛苦。他想着她们的悲苦,牵挂着她们的处境,而唯独忘记了自己。他说,早一天把被拐卖女子解救出来,她们就早一天结束凄苦,破碎的家庭就早一天团圆。
刚刚被解救归来的徐丹,是施华山解救的第214名被拐女子。“现在,我要考虑和布置的,是准备前往安徽省,解救第215名被拐卖者的问题。”施华山凝重的目光,投向远方。
“苦难女子让我无法从打拐战线上退休,前来求助的人们让我无法停歇打拐的步伐。”施华山说,他不能辜负人民对他的信赖!“只要拐卖妇女儿童的丑恶现象依然存在,我将义无反顾地踏上打拐征程,直到打不动为止!”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豪迈而真诚。
然而,施华山心里明白,英雄总有迟暮时,自己总有打不动拐的那一天。“建立一支专门的公安打拐队伍,形成多方联动的打拐机制,显得十分必要。”早在几年前,施华山便开始思考和呼吁组建专业打拐队伍的问题,身为江西省人大代表和鹰潭市人大常委的他,也不断在省、市召开的“两会”上,提建议、写方案,呼吁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打拐工作。对此,上级公安机关给予了全力支持,配备车辆、划拨经费、充实警力。2007年,鹰潭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打拐中队正式成立,施华山担任负责人,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专门的公安打拐中队。
“我要带好徒弟,传授经验,练好队伍。”施华山说,这样,到自己打不动拐的那一天,他也就能放下心来了。
忠孝难全家庭亲情常割舍
母子情,夫妻情,人间最贵是亲情。然而,在施华山的情感世界里,他把满腔的爱都献给了人民公安事业和广大群众,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自己与家人的亲情。
1991年,施华山走上打拐之路。这一年,他的母亲已70高龄。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在外出生入死解救被拐卖的人员。华山害怕母亲知道自己打拐工作的危险,因而他和妻子平日里总是设法向母亲瞒着这一切。尽管如此,老人家还是在电视上和别人的口中得知了一切。“说实话,母亲得知了我打拐途中如此危险的情况后,不止一次向我讲过,希望我能停止打拐。天下哪位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幸福啊!”
谈起母亲,施华山的眼里总是湿润润的。他说,自从踏上打拐之路,母亲总为他担惊受怕。“每次母亲知道我又要远行打拐,老人家便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叮嘱我路上小心,期间她茶饭不香、寝食难安,总是不停地向儿媳、孙女打探我的归期——”在施华山心底,永远充满着对母亲的愧疚!
“但是,母亲是位深明大义的人,在得知因我的所为而让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重得团圆,让一个个身陷苦海的被拐女子重获新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