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
    回到京师,杨度在徐致靖的面前将袁世凯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这时离会试只有六天了,他不敢再分心,遂和夏寿田一起闭门用功。

    会试下来,杨度自我感觉很好,谁知金榜公布后,却并不见他的名字。他素来自视甚高,不料再次告罢,心中十分懊恼。夏寿田虽中贡士前列,他生性沉静,并不欣喜若狂,安慰杨度后,自己继续用功。到了殿试张榜时,竟赫然高中一甲第二名,成为戊戌科的榜眼。

    按规定,一甲三名免去朝考直接进翰林院,于是夏寿田随即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二十年寒窗苦读,皇天没有辜负有心人,二十八岁的夏府大公子终于一举成名天下知。喜讯传出,京师的湘籍官员们无不觉得脸上很光彩。原来,有清一代的鼎甲,大半部分被江南举子所占据,从顺治丙戌科起到本科,共计举行了一百一十科,湖南籍鼎甲中只有嘉庆乙丑科的状元彭浚、探花何凌汉,戊辰科的探花石承藻,己卯科的探花胡达源,道光乙巳科的状元萧锦忠,同治癸亥科的榜眼龚承钧,戊辰科的榜眼黄自元,光绪庚辰科的榜眼曹诒孙、探花谭鑫振,甲午科的榜眼尹铭绶、探花郑沅、乙未科的探花王龙文,加上夏寿田仅十三人,故显得极为珍贵。

    半个月来,新科榜眼夏寿田忙于领恩荣宴,诣孔庙行拜谒礼,公请座师房师,出席各种宴会,真个是日日酒席,夜夜笙歌,享尽了人间的光彩荣耀。相形之下,杨度则显得冷落凄凉。梁启超等人安慰他,并请他留在京师一道参与变法。他虽答应了,但心里总感到压抑。夏寿田对杨度说:“晳子,你不应该难受,你应该高兴才是。”

    杨度不解:“名落孙山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夏寿田说:“你还记得那年与广钧在碧云寺数罗汉的事吗?看来,碧云寺的罗汉是灵验的。”

    一句话提醒了杨度。是的,那夜数罗汉,夏寿田的预兆是大魁天下,自己的预兆是名列宰相。既然在夏寿田的身上已经灵验了,岂不是说自己今后也有应验的一天吗?想到这里,杨度果然高兴起来,并劲头十足地为夏寿田购置新居当参谋。这时,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维新运动正在拉开序幕。

    先是,光绪皇帝正式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第三天,徐致靖即上疏推荐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几天后光绪帝又第一次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行走,特许他专折奏事。接着又召见梁启超,命以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又命谭嗣同迅速进京,以备大用。同时又连下两道上谕,废除乡试会试及生童岁科试八股,改用策论。再接着又出现了支持越级上疏的礼部主事王照,一次革除礼部六位堂官的轰动新闻。这期间,废除旧制、推行新政的上谕也一道接一道地下发。

    正当维新运动以强有力的形式推行之时,枢垣却出现了一件极为微妙的事情。

    明定国是的诏书颁布不久,新政的主要支持者、光绪帝的师傅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翁同龢,在他六十九岁生日那天,突然接到罢免一切职务立即回籍的上谕。先一天,翁同龢还在弘德殿与皇上畅谈新政宏图,力劝皇上接受徐致靖的推荐,早日超擢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改组军机处,并考虑予袁世凯以重任,皇上都一 一点头赞同。不料一夜之间突然发生变故,翁同龢目瞪口呆,百思不解,想面见皇上陈述,皇上拒而不见。无奈,只得收拾行装,含泪离开京师。此事在官场士林中影响极大。有人说这是今科状元没点好,不该点夏同龢,“夏”者“下”也,“夏同龢”者,“下”同龢也。但更多的人认为,这只是一种玩笑之辞,背后可能有很复杂的原因。

    紧跟着慈禧太后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率包括袁世凯新建陆军在内的北洋三军。二是命亲信刑部尚书崇礼兼署步军统领,执掌京师警卫大权。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杨度简介 >杨度目录 > 五、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