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怪木匠齐白石
着,我足足用了两斤!”
“两斤!”杨钧睁大着眼睛。
齐白石依旧笑着说:“画十二幅中堂,用了两斤石绿,这在行家看来是个笑话,可那个盐商看了,欢喜得不得了,连声说画得好画得好,我眼里的南岳就是这个样子,我要重重报酬你。你猜他给我多少钱?”
“一百两银子?”望着两眼都是笑容的齐白石,杨钧尽量夸大着数目。
“不对,不对!”齐白石用力摇摇手,“三百二十两,三百二十两啦!”
齐白石将右手竖起,先伸出三个指头,又伸出两个指头,笑得十分开心。
“啊,这么多!”杨钧也很是羡慕。
“乡里人都说,这还了得,画画真可以发财啦,齐木匠画了几幅画,换来了梅公祠八间大瓦屋啦!”齐白石摹仿着乡邻的口吻,配合着手势,大声地说笑着,比那天在明杏斋要活跃得多。杨钧觉得这个土头土脑的老大哥十分有趣,但同时又觉得他怪得很。
一是他从来不在东洲书院吃饭,书院的饭菜比街上饭铺里的要便宜,他说贵了,每天去烤红薯挑子上买红薯吃。天天如此,不烦不厌。二是他对那件粗布长衫很爱惜,一进屋就脱下,小心折好平放在枕头下。三是一旦脱下长衫后,腰间便会露出一大串钥匙。这串钥匙整天不离身,就是夜晚睡觉也不解下。杨钧好奇地问他,哪有这么多的钥匙。他指着钥匙一把把地介绍:这是开钱柜的,这是开米柜的,这是开油筒的,这是开盐缸的,这是开颜料箱的,这是开纸笔箱的,这是开木工工具箱的。大大小小的钥匙总有十多把。
杨钧笑着说:“钱柜、颜料柜的钥匙你随身带出来,这我想得到。开米柜油筒盐缸的钥匙你都带出来,家里人不要饿肚子?”
齐白石认真地说:“我都算计好了,我在这里顶多住半个月,加上来回路途,一共二十天,二十天里共需要多少米和油盐,我都先量出来了,不会饿肚子的。”
杨钧在心里摇了摇头,觉得这个怪木匠真是不可理解。
齐白石问杨钧:“那天先生说我是又一个寄禅黄先生,这是什么意思?寄禅黄先生是个什么人?”
杨钧把八指头陀寄禅法师的事对他简单地说了说。齐白石说:“他和我一样,也是个贫苦出身的人,现在又同为王先生的学生,我这次回去一定要去拜访他。”
这一夜,齐白石给杨钧画了三幅画,说明天要回家去了,这三幅画抵房租。杨钧高兴地收下了。第二天,齐白石向先生辞行。
王闿运对他说:“回去后,不仅只读《唐诗三百首》,还要读读和汉魏六朝的古诗,那是诗的源头。把源头弄清楚了,后来发展的流派才能看得了然,吟起诗来才有根柢。”
齐白石弯腰答应了。
王闿运又说:“读了唐诗,还要读宋诗。宋诗虽不如唐诗,也自有它的长处,非唐诗所能代替。元明诗不必多读,泛览一下就够了,因为元明两代无诗人。到了国朝,诗的成就评价不一。作诗的人很多,可观者也不少。吴梅村、屈翁山、王阮亭、袁子才、龚定庵、何子贞的诗都值得一读。读诗的同时,也要读读词曲。晚唐两宋之词,元人之曲,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品。诗词学好了,不仅可以使你能在朋友之间酬唱应对,抒怀题画,还可以帮助你提高治印画画的境界。你好好读几年诗,慢慢细细地咀嚼我对你讲的这番话。”
齐白石恭敬回答:“多谢先生的指点。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先生教诲的恩德。学生就此告辞了。先生家里有什么事要学生效力的吗?”
王闿运想了一下,说:“别的事没有,只有一件事,我想恰好你可以帮得上忙。”
齐白石说:“先生只管吩咐,学生一定尽力去做。”
王闿运说:“夏午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