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樱花丛中,杨度与田中探讨中国的富强之路
动。左右转了七八次后,另一小童起身,捧了一个黑漆托盘走到女主人身边,女主人将茶碗放到托盘上。
千惠子对杨度说:“我们走吧。这小女孩等下就会朝着看的人走来,她看出哪个人的身份较高,就会请那人喝茶。这喝茶也有许多讲究。说不定那女孩会认出你是中国人,远道来的客人,她会请你喝茶,那就麻烦了。”
“那赶快离开。”杨度笑着说,“我端着茶碗,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喝哩!”
二人走出人圈,田中老夫妇正站在一边,对着远处指指点点,显然是在等他们。
“杨先生,中国有樱花吗?”千惠子仰起面孔问杨度,那白里透红的面孔夹在花丛中,简直令杨度分不清哪是樱花哪是她的脸。杨度突然想起两句唐诗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遂答道:“我们中国没有樱花,但有一种花也可以和樱花比美。”
“什么花?”千惠子兴致浓厚地问。
“桃花。”杨度答。他想起了石塘铺仲春的桃花来,动情地说,“在我们家乡,几阵春风春雨过后,山前山后的桃花都开了,很是好看。”
石塘铺的粉红色的桃花,在最旺盛的那些日子里,也会给周围的田野农舍披上一幅彩缎。但杨度心里当然明白,再好看的桃花,也无法跟眼前的樱花相比。首先是这种气势:绵延广阔,一望无边,枝干伟岸,直插云天,令桃花黯然失色。其次是赏花者之普遍,情绪之浓烈,更是中国民众所不可思议的。石塘铺的桃花尽管娇艳耀目,却无人赏识。这真是美景的最大悲哀!此时的这句话,与其是在称赞桃花,不如说是在怀念故园。
杨度这番复杂的心绪,千惠子根本想不到。她兴趣盎然地说:“是的,我虽然没有去过贵国,但我想象得出贵国桃花盛开的时候一定要比这樱花好看。”
“你如何想象得出?”不知是被千惠子这极有礼貌的回答所感动,还是因为樱花旁的她因这句话而更显得美丽,杨度很想与她多说些心里话。
千惠子想了一下说:“贵国有许多文人笔下的桃花都很美,特别是陶渊明的,更是把个世外桃源写得令人神往。”
“你也读过?”在异国他乡遇到一位又美丽又爱中国文化的女子,杨度的心里暖融融的。“你能记得中间的几句吗?”
“开头的那一段我可以背得出。”千惠子不无自得地说。
“那就背一背给我这个老师听听。”杨度笑着说。
“好。”千惠子思索了片刻,背道,“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千惠子,你在杨先生面前背,不是班门弄斧吗?”田中老先生哈哈大笑起来,打断了孙女的背书声。
“爷爷,这不是班门弄斧,这是让老师测试测试我的汉学基础。”千惠子说完,又望着杨度,“杨先生,你说是吗?”
“对,对。”杨度频频点头。“不要背下去了,你的汉学基础很好。”
“谢谢!”千惠子高兴地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八个字勾画出来的画面,就够令人向往的了。”
“好是好,可惜,陶老夫子笔下的这个桃花源,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哪比得上贵国,‘鲜美’‘缤纷’就在眼前,无须文人去虚构。”杨度突然想到自己贫困落后的祖国,与羁旅中所见的日本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一股怅惘涌出,心头顿时紧缩起来。面对着这幅瑰丽的赏花图,不由得思绪万千。
前面横着一道小沟,千惠子搀扶着奶奶小心地迈过去。杨度要来扶田中,老先生摆摆手,敏捷地跨过。小沟这边的樱花似乎更繁茂,树上的花朵一簇挨一簇,一层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