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首战告捷,令张之洞刮目相看
心增加了百倍。

    九月下旬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气宇轩昂的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踏上了武昌码头的麻石磴,上岸后径直向司门口总督衙门走去。

    来到衙门口,见新近出的告示上有张之洞签署的大名,知总督已从武当山疗养回来了,他请门房传了名刺进去。

    等了半日,年纪轻轻五官清秀的门房趾高气扬地对他说:“制台大人忙,一律不见客,非见不可者,三天后再递名刺。”

    杨度大为扫兴,心里窝着一肚子气,但又发作不得,无奈只得就近找家旅栈住下。第三天一早再递名刺。半个时辰后,另一个膀阔腰圆的壮年门房粗声大气地下达命令:“依次排队,三天后申初时分接见。”

    杨度垂着头回到旅栈等候。当他第三次再递名刺时,一个瘦长干枯的中年门房终于让他进去了。

    还是那间阔绰豪华的大书房,张之洞穿着一件深灰色薄丝棉便袍坐在松软的靠背椅上,多皱的脸皮上泛出的是青白色的暗光,与前年冬天比起来是明显地衰老了。

    “足下这两年出了大名了。”张之洞似笑非笑地说,一边把杨度的名刺翻来倒去地在手中摆弄着。

    “晚生有负老大人的厚望……”

    “你是说去年经济特科的事吗?”张之洞打断杨度的话,冷笑道,“那是一场天大的笑话。大清朝有这等科场轶闻,真是耻辱。足下后来虽然没有录取,但负大名而去东洋求实学,相比那些考上而其实没有被重用的人来说是个大幸。这正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杨度想起湘绮师的教诲,神情昂扬地接过话头:“老大人说的是。晚生原本想借特科寻一个出身,一展胸中抱负,为国家做一番事业。怎奈小人进谗言,不但剥夺了晚生进身机会,还让老大人蒙受委屈,为避名捕之祸,只得亡命东瀛。一年来,晚生在日本法政大学专攻各国法律,获益甚多,又广为考察日本社会,大长了见识。承蒙全体留日学生看得起,推举为留学生总会干事长,因此又增加了不少实际办事经验。晚生自己也庆幸,幸而有去年那场笑话出现,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长进。”

    “足下在东洋很活跃,《新民丛报》上常见足下的诗文。老夫看了一些,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张之洞侧身指了指大瓷瓶里一卷卷的《新民丛报》。“《湖南少年歌》气魄是大,但足下未免把湘人抬得太高,置天下十七省人物不顾,岂不闻韩文公所言,燕赵间多慷慨悲歌之士吗?老夫虽钝,身为燕赵一士,也为十七省人物抱不平。”

    一篇歌行居然刺激了这匹壮怀激烈的老骥,这是杨度所没有想到的,他一时有点心虚,略停片刻,坦然笑道:“老大人,晚生在东京所作的那篇歌行,原本是为了激励三湘弟子的志气,诗成后也只想在湘人中传阅。不料梁启超看见了,硬要把它发表在《新民丛报》上。晚生说,公开发表恐有不妥,他省子弟看了会生气的。梁启超说,我是广东人,看后并不生气,料想他省有志之士也不会生气,因为你是要湖南人做报国的先驱,并未讲要湖南人统治全国。即使有人生气,要来与湖南人争这个先驱,那更好!十八省省省都如湖南,那中国就一定不会亡国,中国就一定会强盛,这岂不更好!晚生觉得他说得有理,就同意发表了。不想得罪了老大人,晚生知罪。”

    张之洞听了反而不好意思起来,笑道:“如此说来,老夫气量反倒不如梁启超了。好吧,姑念你出自一片爱国之心,老夫不予追究。你三番几次要见我,为的何事?”

    首轮交锋,杨度占了上风,心中暗喜,精神更旺盛了。他略带自豪地说:“老大人,晚生这次回国,肩负着全体留日留美学生的重托,专为粤汉铁路一事,恭请老大人出面做主,废除盛大臣与美国美华合兴公司所签的合约,将粤汉铁路收回自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杨度简介 >杨度目录 > 五、首战告捷,令张之洞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