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卷 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
衙门章奏文移用的是翰林院院印。

    而文渊阁阁印乃宣德时特赐,凡机密文字钤封进呈,至御前开拆,也就是专用于阁臣给天子上密揭之用。

    结果如此重要的印信就这么在文渊阁无缘无故地失窃了。

    当时申时行等几位阁臣上疏请罪,天子震怒之余下令厂卫彻查此事,现在十一年过去了,也没有结果。

    所以天子不得不下令重铸阁印。

    除了少数阁臣有单独赐印外,眼下文渊阁唯有一印,由赵志皋保管。

    这日林延潮留宿当值。

    看过公文后,天色将晚,林延潮步出值房准备散散步。

    正好这时看见西间的沈一贯从值房步出。

    今日沈一贯没有侍直,却也在阁里忙得如此晚,见此一幕,林延潮对沈一贯也是佩服,

    国家之事不少都是焦头烂额,三人虽有巧妇难为无米之叹,但抱怨归抱怨,却依然勤勤勉勉维持着这个国家的运转。

    沈一贯虽已是到了耳顺之年,但这等精力不逊色于少年人多少。

    “林阁老”

    “沈阁老”

    二人对揖。

    一点夕阳斜照在阁中,一老一少碰了个对面。

    在内阁中,首辅与次辅之间就是一对冤家。

    几乎每个首辅次辅间恩恩怨怨,都可以单独出一本书来研究,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三杨就是一段佳话。不过内阁间能一团和气的少,每位阁臣之间如何相处是一门学问。

    既然见面总要聊上几句,林延潮向沈一贯请教些阁务流程之事。这些其实林延潮早明白了,但一来是尊重,二来也是更慎重一些。

    沈一贯一一解答后,邀请林延潮自己值房中叙茶。

    二人于沈一贯值房对坐,两盏清茶于茶几上陈列。

    沈一贯抚须道“林阁老入阁不过数日,即已了若指掌,沈某实在是佩服之至。”

    林延潮笑了笑道“方才沈阁老赐教,倒是令林某大有所收获才是,不入阁不知国务繁重,如此也就罢了,最重要是事无巨细。”

    “那些地方官员及言官只知把事情报上来,为了免当处分,往往将事情说得极重,仿佛一旦不办朝廷就要如何如何了一般。但疆域那么大,百姓那么多,一个消息报上来,已是十几天以上,往返又是一个月。”

    “朝廷兵马钱粮总是不够的,如何用之如何分一个轻重缓急更何况国库空虚到这个地步,拆东墙补西尚来不及,又何谈防范于未然。”

    沈一贯叹道“林阁老所言极是,国事积弊如山,纵使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然而朝野下面不乏看戏之人,只知道盯着上面,无论你做了什么都是错的,办事的人总不如他们聪明。”

    说到这里,沈一贯话锋一转道“林阁老之前在新民报上所言,沈某看过了,实乃金玉之言。”

    林延潮道“不敢当,林某掌礼部,通政司事,有感于朝廷举贤之难故有感而发,不知沈阁老以为如何”

    沈一贯失笑道“沈某以为林阁老哪里是有感而发,应该是有大文章才是。”

    “哦”

    沈一贯抚须道“沈某当时初读也是不解,后来至府中想了半天,至尾往上读后霍然开朗。”

    “还有此事”

    沈一贯笑了笑道“是沈某想起一句话,善作文章者正反可读。林阁老的文章从上往下读是一番道理,从下往上读才是宗旨所在。”

    “那林某要洗耳恭听了。”

    “老夫还是从叶心水叶适一句话才有感而发,他言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由此可见事功之学宗旨何在在于通商惠工。欲通商惠工,须士农工商四民平齐,择贤方可四民平齐。”

    林延潮道“还是沈阁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文魁简介 >大明文魁目录 >第三卷 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